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暫別霧霾  莫停反思

曹林

2014年03月05日08: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暫別霧霾 莫停反思

全國人大開幕前預熱的新聞發布會,趕上了北京久違的藍天,所以人大發言人傅瑩能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中回答記者提的霧霾問題。記者問得輕鬆,說:“今日無霾”應該是一個好消息。傅瑩答得也輕鬆,笑著說:今天天氣是比較好,我覺得你臉上都帶著幾分陽光了。如果今天趕上霧霾,記者問得就不會這麼客氣,傅瑩可能也就笑不出來了,那會是一個尖銳的、充滿火藥味的問題。

如果兩會期間北京無霧霾,代表委員在陽光下討論國家大事,也許對治霾不是一個好消息。如果兩會期間有霧霾,霧霾就會成為一份誰也回避不了的提案議案,成為最熱的議題,窗外看得見的霧霾和空氣中難聞的氣味會迫使在當下深受其害的代表委員以嚴峻和迫切的心態去面對這個議題。

所以,當兩會前霾鎖中國大片國土數日之久時,曾有人恨恨地說:希望全國兩會期間天天霧霾,民意沸騰的兩會效應也許會加速治霾——代表委員們應該理解這種偏激情緒背后的期待。

一個朋友曾說過,每當北京藍天白雲、一路暢通的時候,看見的都是發展的意義﹔每當北京悶熱憋氣、陰霾灰暗、狂堵不動的時候,看到的都是發展的代價。人的心情很容易受氣候影響,兩會輿情也是。深陷霧霾之害的時候,短時間會形成一種反思污染成因、敦促政府治霾、全民動員防霾的強大輿論壓力,可人們很難擺脫情緒化這個弱點,太容易遺忘和健忘,見到藍天白雲的時候,憂慮會拋到九霄雲外。

窗外無霧霾,但代表委員心中要有霧霾問題,“居安思危”這個詞用在這裡尤其貼近,“霧霾問題意識”不能靠霧霾去刺激,而要保持對這個問題的敏感,意識到霧霾問題的嚴重性和治霾的嚴峻性,在治理霧霾上積極發揮人大和政協的功能,保持這個議題的熱度,讓地方政府和官員感受到來自民意代表的重壓,形成群策群力倒逼改革的“兩會效應”。

治理霧霾需要持續的努力,不是靠“兩會關注”就可以解決,但兩會是推動改革前行的重要動力。哪個地方政府沒有完成減排任務,人大代表應該去問責﹔哪個部門和官員治污染和防霧霾不力,政協委員可以對此提起質詢,或者對相關官員進行詢問﹔人大還可以在政府預算上推進霧霾防治,敦促政府加大投入並給出治霾時間表。

還有推動環境問題上的反腐,環保領域中的蒼蠅和老虎也要一起打。一直關注環境問題的潘石屹發微博:一朋友問我:空氣污染、PM2.5能治理好嗎?我說能治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定能治理好。但要中紀委牽頭去治理,該抓的抓,該關的關。現在一些地方環保部門與污染企業形成了利益鏈。社會污染是腐敗,環境污染是PM2.5,一樣的根源。

期待兩會無霧霾,天天無霧霾,不過代表委員千萬不能不見霧霾不反思。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