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新京報:“默哀”體現生命在政治天平上的分量

2014年03月04日08:5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默哀”體現生命在政治天平上的分量

■ 社論

開幕式上的默哀,這個沒有預兆的安排,出乎兩會一貫的程序之外,卻又是一件本該如此的事情。這遵從了現代國家治理理念,以國民為大,給予生命至高無上的尊重。

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之一

昨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在會議開幕前,全體政協委員起立,為3·01昆明暴恐事件的遇難者默哀。在全國政協全會的歷史上,這樣的集體默哀還是第一次。

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在他的“委員日記”中寫道,“在政協開幕式上,和其他人一起默哀兩分鐘,給我很大的感觸,我稱之為‘默哀的沉思’。面對幾十個生命的逝去,心裡很沉重。開幕式上舉行默哀儀式,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至少是我這7年政協委員經歷中的第一次,這樣的一個舉動,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對民眾的敬重”。

這樣的感觸並非隻有遲福林委員一個人才有。在全國兩會前夕,發生了昆明暴恐案,29個同胞遇害,100多人受傷,同胞需要哀悼,人心需要安撫。我們國家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不可能視而不見,也不可能無動於衷。

開幕式上的默哀,這個沒有預兆的安排,出乎兩會一貫的程序之外,卻又是一件本該如此的事情。這遵從了現代國家治理理念,以國民為大,給予生命至高無上的尊重。

一個國家最大的事就是公民的權利與尊嚴,現代國家治理,就是從對每個公民,對每個同胞的生命,給予無上的尊榮出發。在全國兩會這個討論國家大事的場合,對幾十條逝去的生命進行哀悼,也正是履行這樣的政治責任。

國家應是公民的庇護所,國家應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個體的合法訴求和權利保護。全國兩會作為重大政治舞台,不僅應討論各種宏觀的政策,也應關注一個個具體的人,對於受害者的生命的追憶,這是國家治理以人為本的展現,也符合社會大眾的心理訴求。

在昨天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政協主席俞正聲談到,要加強對社會治理的創新研究。以人為本,既是社會治理一以貫之的理念,又是創新的環節所在。因此,以人為本不光是低下頭,而且還是張開口、邁開腿。國家治理的以人為本,不僅體現在開幕式的哀悼上,更體現在接下來政協和人大的提案和議案中。在2013年全國政協的5884份提案中,有1531份提案事關民生,直接與人本相關,有400多份提案事關環保,更與人本主義的增量有關。

公眾關注這次“開幕默哀”,實際上是關注每一個生命在國家政治天平上的分量。本次全國兩會以對遇難同胞的默哀開始,以對國民生命和權利的尊重開場,也讓大家對本次全國兩會,在全面深化改革、增進國民福祉取得更大進展,產生更多期待。

相關報道見A06版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