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林亦辰

2015年12月01日16:4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11月30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巴黎。正在這裡召開的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有媒體稱之為人類遏制地球變暖的“最后一次機會”。“歷史性”的新協議能否達成?“2攝氏度”的目標能否具體化?各國之間能否化解分歧,兌現承諾?巴黎氣候大會的一舉一動,牽扯著每一個地球村村民的心緒。

也就是在這幾天,從德國柏林勃蘭登堡門前,到法國巴黎共和國廣場﹔從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到新西蘭首都惠靈頓,氣候變化游行,在全球接力進行上演。“停止燒煤”“海平面上升——我們不願下沉”……動人心魄標語的背后,是對保護我們共同家園的希冀,是對人類美好未來的追求。“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

聚同化異,方能相向而行。減排的任務固然艱難,各國的分歧的確紛亂,但不管怎樣,把握住這“最后一次機會”,是所有民族、國家共同的心願。“最大的決心會產生最高的智慧”,關鍵就看各國之間,能否化解分歧,摒棄“零和博弈”的思維,凝聚減排共識。

也需要看到,國家與國家之間,且不說歷史責任不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區別。習近平主席曾以這樣一個比喻道出問題所在: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如何在達成減排共識的前提下,合理劃分減排任務,無疑是實現“共同但有區別”原則的關鍵。

對於發達國家而言,進行工業革命的時間較早,產生的歷史欠賬較多,理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再加上,這些國家本身具有資金力量雄厚、減排技術先進的優勢,也應當發揮“帶頭”作用,落實到2020年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承諾,2020年后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加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以及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氣候友好型技術,幫助其發展綠色經濟。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減排的責任是“共同”的,不能因為減排會拖累經濟,就將其作為借口,甚至把責任全部都推給發達國家。總之,“應該有利於照顧各國國情,講求務實有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議,切中要害。

中國歷來是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參與者。無論是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還是積極打響“呼吸保衛戰”,無論是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十七大報告,還是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全球氣候治理的戰場上,中國的身影,從未缺席。尤其是中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並將其作為“五大發展理念”,寫入十三五規劃建議,更體現出大國的擔當。正如外國專家所評價的:“北京令國家氣候政策與國際約定挂鉤的新意願,可能是近期國際氣候政策方面最重要的進展。”

不僅如此,今年6月,中國正式向聯合國提交的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中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這樣的行動目標,其實已超過我們本該承擔的“公平份額”。可以說,中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世界氣候治理,貢獻著“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作為全球治理的一個重要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鏡子,既能照見多邊治理的各種難題,更為我們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著借鑒和啟示。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必須肯定的,隻有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才能實現互惠共贏。在這個意義上,世界各國,必須聯起手來,共同打贏減排這場不能輸的戰爭。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