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觀點1+1

官員“非正常死亡”為何總“不了了之”?

蔣萌

2015年11月24日16:13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官員“非正常死亡”為何總“不了了之”?

背景:11月22日,廣西桂林市秀峰區區委書記趙孑兌生在自家樓上墜落身亡。據公開報道的信息,這是今年廣西發生的第3起官員非正常死亡。而放眼全國,截至11月23日,本月至少已有6名官員非正常死亡﹔若從上月23日算起,30天內已有9名官員非正常死亡。

新京報發表朱達志的觀點:在未弄清真實死因前,有關方面和媒體慎重起見,先稱這些官員為“非正常死亡”未嘗不可,甚至是必須,但是這種說法畢竟隻能是暫時的描述,不應該成為一種定論。但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死者長已矣,一月甚至延宕數月,那些“非正常死亡”的官員,仍然沒個讓人信服的確切說法。這類情況,根本上說恐怕還是源於當地領導或相關部門的有意為之。其中難免有種種成色可疑、公私因素摻雜其間的現實考慮,有些借口還十分冠冕堂皇,比如為維護當地聲譽、維護投資環境、保護個人隱私等。在這樣的考慮之下,針對公眾探求真相的正當訴求,一些地方能掩則掩,能拖則拖。官員“非正常死亡”成為斷頭新聞,這樣的情況對於官場生態和社會公共生活而言,也是一種“非正常”。一個官員倘若清清白白,其意外死亡之后,理論上就不應該有什麼斷頭新聞。如果這些意外死亡的官員都是沒有問題的,那麼讓一個意外死亡的官員帶著清清白白的名聲離開人世,也是有關方面應該盡到的職責。

小蔣隨想:從新聞傳播規律看,受眾確實喜新厭舊。所以,一些地方出現“不光彩”新聞時,當地官方時常懷有熬過頭幾天輿論轟炸、時間久了事情就可以不了了之的心態。這是包括官員“非正常死亡”在內的敏感新聞往往“有始無終”的一大原因。某些管理者巴不得你早點淡忘,怎會主動重提自找麻煩?在這種閉口的背后,調查可能未深入,真相未必被真心揭開,某些行政者隻求“盡快平息事態”。至於政府信息公開,要麼被選擇性適用,要麼直接被無視。一些管理者躲過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沒有傷到自身的權力羽翼,這對他們而言就夠了。他們並不會考慮行政的公信力可能面臨積少成多式喪失,他們也不真正關心群眾的質疑與不滿。這也為局部官民關系不和諧、溝通梗阻、成見日深埋下危險的種子。對公眾而言,不希望總是靠倒逼,才能讓行政者如擠牙膏般透露一點信息。有始有終地調查與公開信息需要法制性的保障,而且必須擺脫左手管右手式監督。

乘客突發腸梗阻,南航與急救也梗阻?

背景:這兩天,民航乘客張先生的遭遇引爆了輿論。起因是:張先生從沈陽搭乘南方航空CZ6101次航班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途中,這位乘客突發腸梗阻。但航班落地首都國際機場后,50分鐘才打開艙門,隨后空乘和急救人員又為誰抬患者下飛機發生爭執,患者最后自行勉強下旋梯爬進救護車。

新京報發表楊耕身的觀點:涉事航空公司方面回應,艙門開啟延誤是因飛機剎車系統故障需待拖車拖行。但這仍令人不解。即使發生故障,也不代表艙門打不開。更重要的是,正像一些空管資深從業者所說的,“開艙門按規定一定要到停機位,給指示才可以開門,但如果有特殊情況機長有權下開門指令。”那麼航班與機場事前是如何溝通的?機場方面是否予以有效應對?當艙門總算打開,又發生救護人員與空乘為“誰來抬病患僵持不下”的一幕。當患者自行“半蹲半爬下梯子”和“爬上救護車”時,居然無人扶他一把。這個在眾目睽睽下的艱難爬行者,是不是像極了那曾經倒在大街上無人上前搭一把手的老人?那些環立於張先生身邊的,沒一個是不負有責任者。當包括航空公司在內的市場服務主體及公共機構,現有應急保障資源都能為一個普通公民的生命而動用,個體生命尊嚴才不會在瀕危時刻倒地不起。

京華時報發表舒銳的觀點:南方航空11月23日通過官方微博對旅客表達歉意,稱對在與救護人員配合中發生的協調問題,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加強與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完善相應的工作流程﹔南航一位負責人還迅速登門看望張先生。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急救中心對張先生同樣採取了先致歉和致電慰問,並表示將登門看望。但這一事件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涉事方的低頭。依張先生的訴求來說,是希望涉事者主動“理清急救流程”,“不能讓下個人再遇到我的遭遇”。如果隻有個案的道歉,而無制度的完善,下一輪的輿論危機恐怕又將毫無意外地被觸發。生命為大,救人優先。這一常識性原則在今天看來,仍有重申的必要。

小蔣隨想:機場與航空公司對特殊旅客登機與下飛機有特殊流程。這些流程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果再遇上溝通協調不暢,乘客可能急瘋。我本人坐輪椅乘飛機的一次經歷,就讓我“終生難忘”。那次是從首都機場T3航站樓出發,乘國航飛機去重慶。上飛機時,工作人員說,按規定必須用他們的專用輪椅。但他們的輪椅隻有一個,當時被推去給另一名乘客使用。我問,登機口近在咫尺,可否用我自己的輪椅登機,或由家人和工作人員將我抬上飛機。對方說:都不行。這一等就是一個多小時,直到飛機快關艙門,我才上飛機。而后,家人又急匆匆地去托運我的輪椅。個中的焦急與慌亂可想而知……事情還沒完,從重慶飛回北京,還是坐國航飛機,還是降落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這次是下飛機出了岔子,機組人員說機場沒接到要接輪椅乘客的通知,又讓我等專用輪椅來。結果,我等到新一波乘客都上了飛機,飛機馬上要關艙門准備再次起飛,也沒等到專用輪椅來。最后,機組人員也沒轍了,隻好“違規”把我抬上升降機下到停機坪,后來又把我抬上機場的擺渡車,此時距離飛機降落已過去近兩小時……幸好我沒有急病,幸虧接機的司機還在等我,當時我沒有找機場與航空公司理論。但此后,當我看到一些乘客在機場“發飆”的新聞時,卻有某種“感同身受”。我們的機場修得十分現代化,我們的航空公司的飛機也很先進,但一些軟件服務卻令人撓頭,某些工作人員的態度更讓你無語。有關單位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可以完成道歉,但服務能否提升、教訓能否吸取,恐怕得兩說。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