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面突然被水沖開,噴涌而出的水流夾雜著淤泥瞬間將路面和小區淹成澤國,積水最深時近成人腰部,兩處地下停車場10多分鐘內被水灌滿,近200輛車被淹沒頂……11日凌晨4時許,這般情景發生在廣州荔灣區荔灣路彩虹戲院附近,起因是一條直徑1.2米的混凝土水管爆漏。
水管爆漏無炸彈爆炸恐怖,亦幸免人員傷亡,但損壞路面,不得不興師動眾緊急搶修,影響交通,其破壞力不小。水患殃及居民財產,尤其是嶄新豪車落得個被浸泡的下場,車主心痛難以言喻。至於禍因,有說是水管自然爆漏,也有疑是周邊工地施工造成地下擾動產生巨大拉力而致水管爆裂,莫衷一是。誰是誰非,搶修過后料無人再深究,而類似 “恐怖劇”恐怕還會重演。
其實,廣州發生破壞力不小的水管爆漏事故不說是家常便飯也屬多發,如:2007年2月16日一條地下水管爆裂造成近百米路面開裂,幾乎淹了整條中山七路,附近店鋪民居全部被淹在深可及膝的水中﹔2011年8月30日東風西路一小區門口水管爆裂,近萬噸水狂噴而出,交通阻塞、電力中斷、小區車庫150輛汽車被淹﹔2013年6月1日番禺市橋西環路水管爆裂,造成番禺半座城停水﹔今年3月3日麓湖路白雲仙館對出路段水管爆裂,約50平方米地面塌陷,交通中斷……包括最新這次在內,這些事故原因的表述基本都是“水管自然爆漏”,其根源則歸於水管老化。
幾年前,有說法是廣州老城區有近500公裡、上世紀70年代用混凝土材質制作的舊水管。這類水管一般使用壽命隻有二三十年,多起自然爆漏事故就是因為水管超期服役加上道路用途變更、路面騎壓等因素引發。供水公司曾表態計劃對全市老城區的舊水管進行更換改造,后來推進詳情不得而知,但舊水管爆漏事故接二連三發生,所謂“更換改造”計劃恐怕很多還是停留於紙上談兵。
城市一條供水管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能“搞癱”一大片甚至小半座城,故非小事。不堪重負的混凝土舊水管暗藏的隱患已經被諸多爆漏事故所証實,而解決之策唯一就是為全城老化供水管網“體檢”和更換改造。城市這方面的投入不能因為“看不見”而吝嗇,也不能一拖再拖。尤其是水價提了,供水企業效益也不錯,總不能任由老水管一根根接著爆,然后就一概推給“水管老化”“自然爆漏”了事吧?
與此同時,施工工地如何監管以防誤傷水管,供水管網流量壓力異常監測技術是否已足夠給力,事故應急如何做到更迅速更有效,搶修熱線電話怎樣讓人更為熟識以便快速報告,這些肯定也都是要加以解決的。否則,水管爆漏殃民就會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