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教師節,告訴我們國家的未來在講台上

李克濟

2015年09月10日08: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這是一個關於感恩的時間節點,金秋方至,整個社會似乎都彌漫著一種回憶的味道:曾在三尺講台上為我們開啟知識之門的那個人,如今還好嗎?

就在這幾天,“教師”也成為輿論場最熱的詞匯之一。吉林省吉林市教師崔燃,“一邊打吊瓶輸液一邊講課”,照片甫一上傳網絡,“最美教師”的點贊就呈現刷屏之勢。從國家層面,國務院給1270萬中小學教師發出了一份“大禮包”,打破了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天花板”,也給農村偏遠地區帶來了更多公平。這個教師節,讓我們重溫為師者尊的文化傳統,讓我們為每一位師者捧上尊敬與感恩。

在注重禮樂教化的中國文化裡,尊師重教是薪火相傳的價值基因。《禮記》有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荀子》有言,國將興,貴師而重傅。孔子是中國第一位民間教師,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第一次將“教育公平”鐫刻在人類的價值圖譜上。今天,教師更是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未來,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社會轉型期,一大批無私奉獻的教師,在三尺講台點亮了智慧之燈,燭照著無數人走出蒙昧、走進文明。“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麗莉老師在危急時刻推開學生,把自己碾在車下,她失去了雙腿,卻給孩子插上翅膀﹔“全國模范教師”孟二冬教授在新疆支教期間不顧病情惡化,堅持在三尺講台傳道授業,他失去了生命,卻讓和諧的民族關系生機勃勃……留給自己滿頭霜發、無數細紋,讓學生們在成長中親吻快樂,讓大山深處的孩子也能看見精彩未來,每一位老師的背影都值得仰望。

仰望“為師者尊”的傳統,需要每一個人都心存感恩。居裡夫人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仍不忘少年時代的鄉村老師歐班,在華沙鐳研究所開幕儀式上,她在社會名流的簇擁中把歐班老師推向主席台。這種感恩,不僅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朴素情感,更是對教師尊嚴的維護,是對教師這個職業價值的肯定。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惜這種幸運,呵護這種希望。

仰望“為師者尊”的傳統,需要國家給予更多關懷。在廣大農村,教師收入普遍不高,更是凸顯出教師的權利困境、待遇困境。頭戴受人尊敬的光環,卻不得不面臨現實生活的窘境,常常給教師帶來身份認同的撕裂。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既需要教師涵養為師之德、具備仁愛之心,增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更需要國家給予教師更多關懷,改善教師待遇、關心教師健康、維護教師權益。

1871年的普法戰爭后,普魯士元帥毛奇說過這樣一句話:“普魯士的勝利,早在小學教師的講台上就決定了。”我們關心教師,不僅是因為有教師節,不是為了開會表示一下,更需要的是,關心一下校舍是不是安全,學生讀書是不是困難,老師的生活是不是有保障。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