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羊城晚報:從歷史和人道出發,歐盟應該接納難民

錢克錦

2015年09月07日14:35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從歷史和人道出發,歐盟應該接納難民

歐盟正在經歷一場難民危機。面對那些從海陸兩路蜂擁而至的背井離鄉的難民,歐盟顯得有些難以招架,處在風口浪尖的國家如匈牙利、德國、希臘、意大利等,在是“堵”是“疏”的問題上左右為難。“歐盟要不要接納這些難民”自然就成了這個危機中的根本問題。

歐盟應不應該接納這些難民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應該接納。

不錯,目前的狀況讓歐洲難以招架。結合聯合國難民署和各嚴肅媒體報道來看,今年前八個月已經有大約三十萬難民登陸歐洲。這些難民絕大部分來自中東和北非,其中以敘利亞、厄立特裡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來得最多。來自非洲的,多從地中海入歐,給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造成壓力﹔中東的難民多經過陸路,經土耳其后進入希臘,再經馬其頓、塞爾維亞一路向西北,從匈牙利、捷克等國進入德國、奧地利。四月份地中海沉船悲劇引起人們關注的,是前一路線的難民﹔最近在匈牙利被阻而成為新聞的,則是后一路線的難民。

歐洲對這些難民的擔心來自多方面。有擔心他們影響社會福利的,有擔心影響到歐洲文明性質的(歐洲各國多屬基督教文明,難民多是穆斯林),有擔心社會治安的。而最直接的擔心,是怕因為前面難民登陸成功,可能鼓勵更多的難民從中東北非涌來——而據一些媒體報道,伊拉克和敘利亞在這幾個月內,前往歐洲的難民的確急劇增加。

但即使問題已經如此嚴重,歐洲仍應該接納這些難民。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從歷史和人道主義角度來說,歐洲應該接納這些“隻想尋找一個家”的難民。難民不是21世紀的新問題,而是人類幾千年來不斷出現的現象。隻要有戰爭,有飢荒,有其他形式的壓迫,就會有難民產生。而歷史上,飽受戰亂飢荒和壓迫的難民總是逃亡到相對和平繁榮的地方。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中東非洲難民涌向歐洲,可是就在七十多年前的二戰時期,成千上萬的歐洲人流離失所,紛紛前往世界其他地方避難,也幸虧世界其他地方的接納,這些難民才得以生存和發展。如今和平繁榮的歐洲,在道義上也應該救助這些無家可歸的難民。

其次,從國際政治的現實來看,歐洲也應該接納這些難民。全球時代,既然在經濟上貿易上相互依賴,一體化日益加深,遇到戰亂時想“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由於敘利亞戰亂不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肆虐加深,非洲多國動蕩不安,這些地區的難民難免“外溢”,實際上逃到歐洲的幾十萬人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歐洲一味拒絕,採取“堵”的策略,難民不會減少,危機隻會積累。因此正確的辦法是制定合理的政策接納。

再次,歐洲有能力接納這些難民。雖然事態不輕鬆,但實際上,歐洲難民絕對數量不多。而且在發達國家中,收留難民數量與本土人口比例,歐洲也遠低於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這次難民尚未對歐洲社會產生什麼實質影響,“二戰后最大難民危機”的印象就已深入人心,但考慮到當年越南難民對香港等地的沖擊,其“危機”程度恐怕遠甚於今天歐洲吧。因此,歐洲如果有誠意,應該可以接納更多難民。

所以現在歐洲要做的是,從歷史和人道主義角度出發,加強歐洲內部協調,成立提議中的歐洲難民署,調查和制定合理的政策,在歐洲國家中公平分配需接納的名額,幫助這些困境中的難民。

當然,歐洲也有不少人對難民持同情態度,敦促政府接納更多難民。也有商界視難民潮為勞動力大軍,對經濟繁榮有促進作用。而且人們也看到,解決難民的問題應從源頭做起,隻有消除戰亂解決飢荒,才能真正治理難民問題——但這在可預見的未來是沒法做到的。

分享到:
(責編:張雨希(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