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KY IS THE LIMIT(天空才是極限)”。這是一句經典的體育名言。在剛剛告別的2015年8月裡,曾經隻知關上門、玩命地奉“三從一大(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為圭臬的中國體育人,已經把地球人(特別是那些挑剔的同胞和老外們)的想象空間拔升到了九天之上。
在俄羅斯喀山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第16屆游泳世錦賽上,中國游泳隊擊敗曾11次稱霸泳壇的美國隊,登上金牌榜首﹔在寶刀不鈍的孫楊身側,22歲的寧澤濤勇奪男子百米自由泳冠軍,黃種人、亞洲人歷史上第一次將“百米飛魚”稱號收入囊中﹔
在中國北京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第15屆田徑世錦賽上,中國田徑隊取得1金7銀1銅積94分的歷史最佳戰績,廣東中山的“百米飛人”蘇炳添再次跑出9秒99,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唯一一個跑進10秒大關的黃種人、中國人,而他領軍的中國隊取得男子4×100米世界亞軍,同樣掀開歷史新篇。
崛起,特別是“陽”眉吐氣,因為我們有幸活在“體育全球化”的當下,站上了巨人的肩頭——
從2012年起,中國田徑隊從未有過的擁有了9名世界級外教,他們帶來了當今世界體育的頂尖訓練、比賽方法和成果,2015年先創造女子競走世界紀錄、后奪取北京世錦賽冠軍的廣東選手劉虹說:“達米拉諾(意大利名帥)指導我5年多,跟以前相比我完全換了一個人。”中國的百米飛人蘇炳添,在美國IMG學院特訓80天后,憑著改進后的先進起跑和途中技術,歷史性地兩次跑進10秒大關,打破了“黃種人的極限只是10秒”的陳言﹔相比於田徑,中國游泳向外教的取經求學更是常態化、白日化,取得新中國體育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之一的寧澤濤,如此表達他對特訓自己45天的澳大利亞教練布朗的感謝:“一見如故、依依不舍。”而中國游泳的旗手孫楊,正是在名帥丹尼斯及其助手的先后點撥下,連續三屆傲視群雄,游在世界的最前端。一言以蔽之,在每一個中國田徑和游泳選手的突破性成績背后,無一例外站著一位世界級的外籍教練。
“師夷長技”而不融會貫通,未必能“制夷”。中國選手和教練們的勤奮、刻苦和聰明、轉化才是捅破窗戶紙的最后一根手指。從田徑到游泳,從國家隊到地方隊,幾乎每一位外教都異口同聲地稱贊中國運動員:寧澤濤“非常謙虛、努力,從不偷懶”﹔蘇炳添“不僅勤奮,而且心有靈犀一點通”﹔身處上海的美國籍英國游泳青年隊總教練克裡斯的評價更直接:“他們(中國游泳選手)是全世界最敬業的一群人。”
收獲絕不僅僅如此。
得田徑游泳者,得天下——世界體壇的不二公式,曾令中國體育人特別是陰盛陽衰的男兒們扼腕興嘆。現在,歷史經已翻篇。中國體育站上“巔峰2008(北京奧運)”之后,又經7年已更上層樓:2015年游泳世錦賽,中國水軍在泳道上奪取5金1銀7銅遠超2013年﹔2015年田徑世錦賽,中國田徑好手奪得的1金7銀1銅,不僅創歷屆之最,而且蘊藏了巨大的“銀變金”的現實可能。中國體育人從遙望“世界主流”,到一隻腳已穩穩踏進國際化的上行通道。
2015年的8月,仿佛就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一次“兵棋推演”。在過去8屆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取得201枚金牌高居世界第二,但75%的金牌來自跳水、舉重、乒羽、射擊等小眾、冷門性項目,在世界主流大項(特別是田徑、游泳等)上,我們一直擠在門縫中,或圍觀或被不屑。自2004年奧運會后,中國體育每一屆大賽周期都聘請了數十位世界級的主流項目的教練,最多時達到67位,最少時也超過20人,日積跬步,中國體育“騰籠換鳥、轉型升級”業已奠定一飛沖天、御風飛翔的良機。
駐足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新長征途中,眺望2016年裡約奧運會,我們理應自信:經過短暫的“審金疲勞”后,中國體育即將開啟一個貼近大眾生活、引領國人效仿、推進全民健身的體育新紀元。
曼德拉說: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誠哉斯言——31年前的洛杉磯奧運會,中國體育率先成為展示改革開放、自強不息新中國的“一扇窗”﹔如今,中國體育仍將以觸及人心的感動,助造一個更加健康、自信、更具競爭力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