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的金融系統籃球聯賽中,福州市長楊益民連續兩場比賽得分50+。從現場比賽的視頻中可以看出,楊市長在場上能輕鬆地從隊友手中接到傳球,並且在沒有防守阻礙的情況下在底線命中空位投籃。不僅如此,兩場比賽中,除了市長表現“神勇”,福州市政辦隊的其他隊員基本得分都在個位數。不少網友質疑,這更像是一場“陪太子讀書”的游戲,似乎是為了取悅領導,而非一個平等競技的平台。(8月18日《太原晚報》)
任性“刷分”的楊市長,終究難免被輿論圍觀一番。兩場詭異的比賽,兩次瘋狂的得分,讓這名熱愛運動的市長,陷入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隨著現場視頻的流傳,人們已然急不可耐地,來給整個事件貼上鮮明的標簽。諸如群體性諂媚、“陪太子讀書”等等說法,最為直觀地表達了公眾的朴素判斷。其實,官場之中各式荒誕不經的場景,幾乎從來都不乏雷同的先例,以及現成的解讀路徑。
看似赤裸裸的“讓球”,其實有著極為豐富的意涵。此一舉動的背后,所體現的乃是,“官階主導型”的人際相處模式。在這一模式中,“高低有別的官職體系”會衍生出一套獨特的社交秩序。比如說,下級會下意識地“敬讓”上級,上級則習慣於下級的“低姿態”——可以說,這是一種彼此受用、心照不宣的默契。久而久之,即便是毫不遮掩的“讓球放水”,於當事人看來,也並無任何不妥和不安。
官員籃球賽,與“籃球賽”無疑是兩個概念。前者乃是以熟絡感情、一表心跡為目的,后者則是以運動身心、一爭長短為訴求。有網友提出,“這麼明顯的讓球違背了籃球場上競技的精神,市長想必也會覺得很無趣吧”。此言誠然有理!敏感曖昧的官場文化,一大副作用便在於,能將一切正常的社交活動,都改造成了“唯上是從”的無聊游戲。各方不斷的揣摩、試探與示好之后,反倒丟失了許多純粹的樂趣。
可以說,孤獨刷分的市長先生,也是這場無聊游戲的落寞者。大家不約而同地讓球,楊市長似乎也不便辜負這番好意。就這樣,悄然無形之間,所有人都被某個“看不見的劇本”牽引,從而扮演著設定好的角色,共同完成了這場思緒萬千的比賽。一個詭異的現實是,某些官員一以貫之的言行做派,形成了一種穩定的官場亞文化﹔而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特殊的文化,又反過來作用於官員本身,以至於誰也不能掙脫於外。
當籃球賽不再是籃球賽,而是一場“重申身份”的角色表演,誰也無法從中獲得真正的快樂。為此求解,顯然需要更為徹底的公私切割,需要推動官場回歸社交平等的正常狀態。而亟待明確的是,公職系統的上下隸屬關系,應且隻應局限於工作語境之內。一旦其泛化為一般化的人際交往准則,注定會衍生出種種滑稽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