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羊城晚報:不能再無視那些“野生野長”的孩子了

何龍

2015年08月18日14:52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不能再無視那些“野生野長”的孩子了

中國青年報近日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后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底層孩子們階層再生產發生的日常機制及策略干預研究》所做調查研究報告。這一報告所呈現的偏遠地區兒童的生長狀況,令人扼腕。

作者深入到中國西部農業縣芥縣最為偏遠的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雲鄉學校進行為期近三個月的駐村研究和后續跟蹤,發現鄉間底層孩子的教育問題觸目驚心。

在那裡,學生成幫結派,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打牌、喝酒、翻圍牆出校打游戲,高年級學生強迫低年級學生給自己打水、洗衣、倒水、扇風等。

為了抵御高年級學生的欺負,低年級學生則建立“小幫派”,在小范圍內集體抗拒個體化的高年級學生。但“小幫派”很快也進一步刺激高年級學生組成“大幫派”來予以集體鎮壓。

因為全校高達75%的學生都是留守少年或兒童,學生們就以早戀來排解枯燥乏味的日子。最早的“情侶”發生在三年級。“情侶們”也已不再“低調”,他們敢在教室裡接吻,甚至有男生敢在女生宿舍留宿……

而一些小孩對自己老師的評價,也是滿嘴的不屑:“他們(指老師)算什麼呢?在這個社會裡絕對屬於被淘汰下來的‘產品’了。在社會上也沒什麼尊嚴,所以就隻有在我們面前裝裝權威耍耍威風而已。我敢保証:在他們那批同齡人中,我們老師絕對是成績最爛的差學生,否則他們也不可能到農村學校裡來當老師。”

這樣的學習狀況與成長環境,怎能不讓所有關心青少年的整體成長、關心國家未來的人揪心?

據相關統計,現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總數已佔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人數的四分之一,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在父母雙缺席的狀況下“野生野長”的。

近些年,像畢節等地那些夭折的兒童,還只是個體命運的悲涼,他們所觸動的也只是人們的同情心。但在惡劣環境下成長的青少年,當他們走向社會時所形成的影響,就不僅僅是個體的了。他們將會直接來到我們的中間,用他們的早期教養和習性,直接投射和反饋在我們的身邊或身上。

這個博士后在潛心調查研究邊遠兒童教育問題后感嘆說:“每一個個體最平凡的日常經歷都應該成為這個國家歷史檔案中刻骨銘心的珍藏,以留守兒童為代表的每一個底層孩子都在用他們的親身經歷書寫著未來中國。”

有什麼樣的兒童,就有什麼樣的未來。盡管這個博士后所調查的是部分兒童的生存狀況,在整個兒童的比例中不佔多數,但按照木桶理論,木桶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因此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素質,就可能被那些教育不良、被惡劣環境所鑄造的少數人所拉低。

所以每個個體的日常經歷,就不光是國家歷史檔案中的珍藏品,而是未來社會中的化學添加劑。將來社會的結構與氛圍,將因為這些添加劑而發生根本性的化學變化。

——我們再也不能無視那些“野生野長”的兒童了!

分享到:
(責編:張雨希(實習生)、王倩)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