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天開始,乘坐高鐵或動車卻沒有看到通知的部分乘客可能會感到奇怪——以前免費發的一瓶礦泉水怎麼突然沒有了!
可是,相當一部分乘客也許完全感覺不到少了一瓶免費水,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
據媒體報道,中國鐵路總公司前天發布通知稱,全國各高鐵站將不再向乘坐動車組列車的旅客提供免費礦泉水,旅客飲用水改由車站、列車提供。許多乘客還是通過這一通知才知道,高鐵站曾經提供過免費礦泉水。
原來,高鐵不像飛機那樣,會有乘務人員把免費飲料一一送到乘客面前,而是乘客自己到高鐵站的某個免費水發放點領取。在偌大的高鐵站,大多數乘客根本沒有發現還有這個小小的福利。
停發免費礦泉水,高鐵方面的解釋是,之前免費發放礦泉水,是因為當時高鐵站有些系統還不太完善,缺少供水,於是鐵總決定給乘客免費發放礦泉水。但隨著高鐵系統逐步完善,旅客們已經可以在站內打到熱水,鐵路部門就考慮取消這一措施。
也許部分乘客不會計較一瓶市面上通常才一兩元的礦泉水,但對鐵總以及礦泉水生產商來說,每人省一瓶礦泉水,這可是大數目。
今年2月12日,新華網在《追蹤春運“5100免費水”之謎:生產商6年淨利潤漲了近40倍》的調查報道中寫道:僅從2011年至2015年6月,鐵路部門累計採購將超過20萬噸的這種“免費水”,相當於每年至少購買約1.5億瓶。但免費水發放隨意、地點不明顯,超過一半的旅客喝不到。與此同時,在鐵路建設負債水平居高的背景下,免費水生產商毛利率多年超70%,淨利潤6年漲近40倍。
這個生產商,就是西藏5100水資源控股有限公司。它的身世很特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注冊地是英屬開曼群島,公司的大股東則注冊在美屬薩摩亞群島,是一家外資控股企業。而鐵路贈飲水隻提供“西藏5100”一家品牌。
國內如今有眾多的礦泉水廠家,為什麼偏偏要買外資控股企業生產的“西藏5100”?難道它有價格優勢?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根據上市公司2013年公告計算,鐵路部門買水的採購價,比部分網絡渠道的零售價還高,並沒有體現買多便宜的大客戶優勢。
2013年,深圳曾有律師申請公開5100礦泉水採購信息,卻以“不屬政府信息”為由未被受理。
又是不公開的採購招標投標信息!從2002年開始,鐵道部就開始實行鐵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但招標投標過程不公開,這一制度就形同虛設。鐵道部的劉志軍、張曙光等腐敗案件,都與招標投標中暗箱操作密切相關。殷鑒不遠,不透明的免費高價水採購難免又讓人疑竇叢生。
按理說,剛出事故的地方將會有一段時間的安全,因為事故會產生警示作用,讓當事方和當事者提高警惕,以免出現繼生事故。但當利益的警衛和保安鬆弛、攫取利益的風險相對不大時,覬覦利益的強烈欲望難免無視前車之鑒而重蹈覆轍。
高鐵站的免費水一瓶隻有330毫升,這一單位容量可以說極少。但中國有數以億計的鐵路乘客,人手一瓶就會集合成巨大的容量,可以容納巨大的利益。鐵路部門取消高鐵免費水,究竟是為了節約成本還是因為發現此中的漏洞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在紀檢的眼裡,就不應隻看到這330毫升的尋常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