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6日,在安倍和自民黨控制之下,日本國會眾議院在日本國內民眾的反對聲浪中,通過了新安保法法案,激起了日本乃至國際社會的反彈。人們有理由擔心,在舉世紀念二戰結束七十周年之際,日本的這一舉措到底意味著什麼?
這次通過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備法案》由《自衛隊法》、《武力攻擊事態法》、《周邊事態法》、《聯合國維和行動(PKO)合作法》、《網絡安全法》等10部法律修正案綜合而成,核心內容是貫徹行使集體自衛權。
由於歷史原因,世界上不少國家,尤其是在二戰中受到日本侵略的東亞國家對戰后日本在軍事方面的動向十分敏感。而為了防止悲劇重演,戰爭剛結束時制定的、現行的日本憲法的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使用武力的權利,放棄軍備權。日本的軍事力量隻能用於自衛,稱為“自衛隊”,功能是“專守防衛”﹔即便是冷戰后日本在海外派兵問題上慢慢突破,但其派兵受到嚴格限制,隻能從事與后勤和建設等項目﹔日本自衛隊更不能行使“集體自衛”,即當別的國家(包括日本的盟國)遭到襲擊時,日本不能參與其軍事行動。正因為有了這個“憲法九條”,日本憲法被稱為“和平憲法”,日本愛好和平的民眾對這部憲法非常珍惜。
但這次新安保法案通過之后,情況有了變化:一是自衛隊在海外用兵將不受地理條件限制﹔二是從派兵的性質上,也從原來的后勤支援變為現在的戰場支援。也就是說,自衛隊將不再是一支防御性的武裝力量,而變成有極強進攻性的軍事力量。安倍和執政黨控制的議會這個舉措目的,就是在知道修改憲法阻力太大的情況下,先通過這個法案,起到架空“憲法九條”的目的,讓日本在軍事上成為一個所謂的“正常國家”。
問題是,通過這個新安保法,不僅給亞太地區的局勢增添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更造成了日本國內和亞太地區的“撕裂”。
從日本國內來說,雖然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議員人數在眾議院內佔明顯優勢,可以表決通過這個法案,但日本國內反對聲浪也引人注意。有關的民意調查顯示,有57%的民眾認為這個法案“違憲”,律師界認為違憲的還高於這個比例,81%受訪日本民眾認為政府對此法案解釋不夠充分。日本反對黨包括民主黨、社會黨和共產黨對此法案堅決反對,甚至執政的公明黨內也有議員堅決反對。連日來,東京街頭反對法案的示威,也體現了日本民間愛好和平的力量。而這些游行隊伍中,很多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公民,他們對日本的侵略戰爭造成的惡果有著深切記憶甚至切膚之痛,對“和平憲法”的珍惜不僅出自理性,也是對歷史教訓的反映。
可以說,安倍政府和執政黨議員們強行通過這個法案,在對歷史的認識上、對日本未來發展的認識上,必定造成日本社會的“撕裂”。安倍政府已經為此耗費大量政治資源。安倍在對內振興經濟乏力的情況下,希望以此舉尋求突破,結果將對日本社會的穩定有害無益。
日本新安保法的通過在亞太地區也造成“撕裂”。有分析認為,安倍尋求自衛隊突破,有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考慮,也得到美國的支持。在這個法案通過之后,美國負責東亞地區事務的一名高級外交官,也代表官方聲明對此表示歡迎。但問題是,第一,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本來已經在亞太地區造成緊張情緒,對當年侵略戰爭的反思沒有得到主要受害國中國、韓國等國認可的情況下,日本便急於把自己與美國的戰略捆綁,無異於讓地區形勢更緊張﹔二是中國和韓國對此堅決反對,讓東亞和解、共同發展的前景也受到極大干擾。
由此觀之,日本新安保法案的強行通過,無論對日本國內還是亞太局勢,都增添了新的麻煩。在二戰結束七十周年的今天,這種動向值得人們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