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要真正脫困,要麼就脫離歐元區,要麼在政治經濟領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革,這不僅需要政治家的意願,也需要民眾的理解和犧牲。
希臘第一次出現了違約狀況,並要借助公投來決定是否接受新的償債安排,這顯示經過長時間的緊縮政策之后,希臘社會上上下下的承受力已近極限。即便7月5日舉行的公投結果顯示希臘民眾仍願意留在歐元區,類似的戲劇性場面未來仍可能上演,希臘的悲劇依然看不到盡頭。
在歐元區內部,像希臘這樣的國家並不在少數。做事嚴謹、崇尚實干和紀律、在財政上堅持量入為出、勤儉節約的以德國為代表的北歐國家,和希臘這樣一些自由散漫、花錢大手大腳的南歐國家是格格不入的。而如何讓希臘這樣一些身體虛弱的“病人”趕上德國這樣身強體健的同伴,是對歐元區的一個根本性的考驗。
從希臘國內的情況看,希臘今日的“窮途末路”,表面上是因為還不起債務導致的經濟問題,實質上是一系列制度失敗的結果。自公元前30年開始,希臘先后臣服於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統治,1821年3月取得獨立,但很快陷於地方派系之爭。1967年4月,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了王室。1974年4月,軍政府垮台,11月舉行議會選舉,實現了民主轉型。
和其他一些民主化國家一樣,希臘缺少現代國家的各種基本制度。第一波民主化國家,如英國和瑞典等,是先建立法治、公民社會等現代國家制度,然后才有民主的。而在希臘漫長的歷史上,未能建立那樣的制度。這就導致了希臘的民主是一種有嚴重缺陷的民主,有民主無法治,人們以不守規矩、鑽空子為榮﹔名義上是自由民主結構,但政治文化中卻充滿了庇護主義,為尋租和腐敗提供溫床。2012年6月,相關機構對25個歐盟國家腐敗情況進行調查,有近88%的希臘民眾認為本國政府“腐敗”或“非常腐敗”,這是25個國家中最差的。
在希臘,政治家可以命令企業繳納“租金”,可以為私利制定法律,可以明目張膽地聲稱“一旦我當選,我一定保証給你女兒在政府裡謀一個差。”在希臘的公務員隊伍裡,吃空餉的不在少數,很多名字隻出現在工資單上,根本沒有職位,連辦公地點都沒有。
政治家是如此,民眾則上行下效。行賄、偷稅漏稅成為普遍現象。“透明國際”調查表顯示,2009年希臘人均行賄1355歐元。希臘人為快點拿到駕照、為搞到建筑許可証、為盡快被公立醫院收治或干脆為逃稅而行賄。按照2009年的納稅記錄,在希臘,每10個有收入的人中,7個申報的年收入都低於15800歐元這一政府制定的貧困線水平,這意味著他們根本不繳稅。“如果我們能追回其中的一半稅收,那麼希臘的問題就解決了。這當然需要有政治意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也曾呼吁希臘人通過繳稅,自己救自己。
顯然,希臘要真正脫困,要麼就脫離歐元區過自己不富裕但自在的小日子,要麼就得洗心革面,在政治經濟領域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革,這不僅需要政治家的意願,也需要民眾的理解和犧牲。而在政客們焦頭爛額應付各種突發事件、民眾對緊縮政策怨氣沖天的當下,改革的問題恐怕隻會被束之高閣。
□趙靈敏(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