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錢江晚報:招生,還是“招分”

戎國強

2015年06月30日09:43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招生,還是“招分”

  把學生招進來,是為了把他培養成人,培養成才。如果是真正對學生負責,也是對國家負責,就要幫助考生選擇、確定他真正喜歡的、合適他讀的專業﹔這樣,學生才能成才,畢業后才能愉快地為社會服務。這就需要招生老師細致了解考生個性、愛好,了解影響他選擇專業的各種因素,提供有效的建議,最終幫助考生選擇一個盡可能合適的專業。

  昨天,讀到一篇署名易寺禮的文章《我所目睹的清北招生怪相》,從文章內容看,他參加過北大招生工作。易老師說,招生的目的,“不是給每一個分數找到它對應的專業,而是給每一個人找到他最合適的歸宿。這個過程在我來看是神聖的,而不是像在菜市場買菜那樣功利”。但是,不幸的是,高校爭搶高考狀元,爭搶高分考生,不擇手段,不惜斯文掃地,就是那麼市儈與功利。爭搶生源,好像很重視、很在乎考生。從清華、北大的四川招生組互掐中暴露出來的招生內情看,與其說他們是在招生,還不如說是“招分”。他們看重的是考生的分數,目的是抬高或保持本校的招生分數線,至少不能被競爭對手超過。

  昨天,媒體披露了更多名校搶高分生源的種種手段,令人大開眼界,大跌眼鏡。有的學校採用“圍獵術”:把目標考生請到學校參觀,生活起居都在校園內,把考生的通信方式全部更換掉,屏蔽考生與外界的聯系,在關鍵幾天內讓考生處於封閉環境中,讓其他學校找不到他,達到獵取的目的。邀請參觀,似乎很禮遇學生,實際上剝奪了他與其他學校聯系,獲得信息的權利,在沒有比較、參照的前提下確定專業,這是對考生負責嗎?

  與“圍獵術”類似的是“隔斷術”。北大招生組曾經遇到過這種情況:招生最后一天的最后幾個小時,所有招生老師的電話都被佔線,他們以為都是考生的咨詢電話,其實是競爭對手冒充考生打電話,讓真正需要咨詢的考生無法與北大招生組取得聯系。這種很低級很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最終侵害的也是考生的權利。

  另一個手段就是砸錢“買生源”。重金利誘考生、家長的辦法,誘發了一些家長的奇貨可居的心理,把孩子當籌碼,輪番兩邊要價。這種做法,對維持本校的分數線可能有效,但是,對學生的“教育”效果,與誨淫誨盜相去不遠了。

  名牌大學的“招分”機制,還綁架了相關中學。有的中學為了獲得或保持名牌大學的青睞和特殊關系,對選擇另一所學校的本校考生施加壓力,強行改變其志願,令其不得不放棄心儀的學校和專業,極不情願地接受與母校有親密關系的高校。試想,這個學生還能快樂地度過四年大學時光嗎?對這個學生來說,畢業后,不喜歡的專業就可能變成不喜歡的職業﹔若從事喜歡的職業,則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到了這一天,學校會認賬嗎?后果還不是要考生自己來承擔。

  招生是大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其運作機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大學教育的問題。大學又是整個社會肌體的一個部分,招生分數至上,體現出功利趨勢,這和功利主義盛行的整個社會是同構關系。招生異化為“招分”,是大學之病,也是社會之病。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