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江西日報:網民要有“仁心”“學心”“公心”

2015年06月21日12:22  來源:江西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年來,部分網民對個人信息無邊界侵害、對個人道德無限制審判,甚至為了一時情緒的發泄隨意謾罵、人肉騷擾,給當事人帶來各種傷害的報道不絕於耳。有人建議,用荀子的“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辯”,來教育、規范網民,筆者深表贊同。

“以仁心說”的意思是人之立言,表達觀點要始終抱持與人為善的態度﹔而“以學心聽”則是要注意傾聽不同意見,詳細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則就有可能被假象蒙蔽﹔ 而“以公心辯”則要求在討論和爭辯中要有一種客觀公正的態度,而不是任由主觀情緒宣泄。

有了“以仁心說”,我們的話語,就會從社會秩序、從當事人的情緒、尊嚴等各個方面進行換位思考﹔有了“以學心聽”,我們就能把自己的身段放低,用謙卑之心聆聽別人講述。真誠地傾聽,及時了解真相,就不會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地隨意指責、謾罵﹔有了“以公心辨”,我們就能把和諧的網絡環境、良好的公共秩序、理性化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出言有理、有力、有節,在眾聲喧嘩中發出獨立冷靜的聲音,在紛繁復雜中展現睿智真美的思考,在人雲亦雲中釋放從容不迫的理性,讓暴戾、網絡不良止於仁愛、止於尊重、止於平和、止於公平正義和公共責任感。

反觀當下的“網絡暴力”,一些網友在真相還沒有抵達之前,輕率地選邊站隊,就容易形成不負責任的推波助瀾﹔輕率地發出所謂的“正義而激憤的表達”,就可能會成為“隱性暴力”﹔沒有“一慢二看三通過”的理性觀點,就容易成為“無形的幫凶”。盡管我們平時都自詡是“一貫的理性主義者”,可此時,還是成了暴戾情緒的俘虜,以至於有人說“女司機被打事件”中,“不良情緒”成了主角。沒有“鍵盤俠”“鼠標客”“觸屏手”的“忠實”推進,一起不太嚴重的網絡事件,怎麼會成為暴戾的公共事件呢?

因此,我們應該多一些“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辨”。以一己之力可能改變不了周圍的頑固思維,卻可以確定不輕易隨波逐流的行為主觀﹔你可能控制不了別人的鼠標,卻可以選擇“不輕易表態”﹔你可能控制不住別人的焦躁,卻可以讓自己多一些平和心靜。

我們把老祖宗的“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辨”守住了,就能擺脫沖動、暴戾、易怒、焦慮,喚醒內在的公共理性,成為“獨立的冷靜的旁觀者”,成為真正的現代網民,將文明秩序、理性的自覺,向前推進一大步,如此,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世界或將到來。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