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工人日報:在線監測何以成了“聾子的耳朵”?

郭振綱

2015年06月17日09:00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環保部此次通報的7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例,再一次印証了某些企業在環境保護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同時也在提醒公眾及社會,不要以為有了嚴厲的法律,違法行為就會自然而然有所減少甚至根絕,法律如何落地是問題的關鍵。

據《人民日報》6月15日報道,煙囪裡明明冒著黑煙,在線監控數據卻顯示排放達標﹔在線設備長期顯示同一個數值,現場一看,排放驚人……近期組織的環境監督檢查發現,此類現象屢見不鮮。6月12日,環保部通報了其中的7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例。

我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被公眾賦予“史上最嚴環保法”的稱謂,主要因素是新環保法加大了懲治違法行為的力度,明確規定“對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要承擔相應責任”。被公眾和主管部門寄予厚望的在線監測數據爆出大量造假的新聞,在線監測數據竟然成了“聾子的耳朵”,這不能不讓公眾感到憂慮,這種行為無疑會給環保帶來極大危害。

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是環保部門監督企業的有力助手。然而,很多在線監控設備都是企業自買自用,容易導致企業傳輸到環保部門的數據“睜眼說瞎話”,一些企業故意購買質量低劣的在線設備,設備運行不正常時有發生。還有,雖然各地要求在線設備第三方運營,但由於運行費用由企業自掏腰包,企業與在線設備運營方沆瀣一氣的情況也不鮮見。此外,還有一些更值得重視的原因,即相關執法存在漏洞。比如,現場監督性檢測次數少,對在線數據的甄別不積極,一些環保執法人員對違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提供“保護傘”,等等。 環保部此次通報的7起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案例,再一次印証了某些企業在環境保護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同時也在提醒公眾及社會,不要以為有了嚴厲的法律,違法行為就會自然而然有所減少甚至根絕,法律如何落地是問題的關鍵。

環境保護是關系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對之懈怠、無所作為。此次在線監測數據造假事件的曝光,一方面,披露出一些地方的環境保護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些長期存在的老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促使有關部門從中汲取教訓,補足短板,找出解決問題的路線圖。加大懲治違法行為力度,對於篡改、偽造在線監測數據的行為予以嚴懲﹔在制度設計上,讓企業沒有鑽漏洞的機會,需要有關部門改進執法方式,加大監督性監測,比如增加監督性監測的次數,重視公眾的舉報,加大對在線監測數據的比例分析,使環境執法更加常態化。

其實,環保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的披露,除了對環境保護領域提出了警示之外,對於其他領域也有借鑒意義。比如長途客車的運行數據監控、大型運輸車超載運輸監控等,不妨也查一查,看看相關數據是否真實,讓先進的管理技術最終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