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觀點1+1

復旦宣傳片“高仿”令“博學切問”蒙羞

蔣萌

2015年05月29日16:2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復旦宣傳片“高仿”令“博學切問”蒙羞

背景:5月27日上海復旦大學迎來110周年校慶,校方發布了新版官方宣傳片《To My Light》。有網友發現,該片與日本東京大學2014年的宣傳片《Explorer》有許多相似之處。對此校方否認抄襲,稱“宣傳片是根據該校學生事跡改編而來,與東大完全不同,創作劇本的過程是獨立的”,但昨晚復旦方面已將此宣傳片從網上撤下。

南方都市報發表果凍的觀點:對比復旦跟東大的兩部宣傳片,從創意細節到表現元素,均有高度相似之處。遺憾的是,就算包括許多復旦校友在內的網友一致判定宣傳片“抄襲”,復旦官方還堅稱“獨立創意”,拒絕道歉,實在難給復旦學生在學術規范上樹立好的榜樣。像此類專業的影視拍攝,一般會交給影視廣告公司來制作,出現如此慘烈的“車禍”,與其說是復旦方面的問題,不如說是現今國內廣告界創意抄襲成風的一個縮影。當然復旦有把關之責,假如一切都是領導決策,領導廣告方面業務知識和能力有限,出岔子的機會就很大。只是,高校人才濟濟,假如先做幾場內部放映,說不定就有見多識廣的師生員工指出其中破綻。此次復旦宣傳片抄了還不承認,承襲了剽竊不算剽竊叫“高仿”,假貨不叫假貨叫“網貨”的壞習氣。

京華時報發表林風的觀點:本是喜事,卻涉嫌抄襲,惹了一身騷。甚至,有人建議復旦大學改名復制大學,有人告誡校方“下次抄遠一點兒,抄日本的容易被發現”。我看了好幾遍兩校的宣傳片,平心而論,到底算不算“抄襲”不好說,但兩部片子確實“很像”。種種質疑背后,是人們對高校“抄襲模仿風”和“能考試缺想象力”的集體吐槽。連復旦的官方宣傳片都拍成這樣,其他學校的又能好到哪裡呢?現在匆忙撤了宣傳片,是否恰好表明校方心虛?宣傳片制片人回應稱,“較多地參考了東大短片的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參考”一詞用得巧妙,“較多的參考”又是幾個意思,想來你懂的。

小蔣隨想:復旦在處理這件事的態度上,與某些地方政府面對丑聞時的“第一反應”一致——都是先矢口否認。但是,是非公道自在人心,看過復旦宣傳片的人會對抄襲與否給出自己的結論,這不是說句“沒抄”就能改變的。復旦悄然撤下宣傳片,也很像一些被質疑的行政者在遭遇如潮口水后,或出於被迫,或因為心虛的“服軟”。都說中國高校的行政化嚴重,復旦在此事件中的表現,確實讓人們看到了某種“官僚影子”。“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這是復旦的校訓。可是,面對宣傳片抄襲質疑,復旦方面卻急於否認,這是“切問”的態度嗎?日本東京大學去年拍的宣傳片,復旦的管理者此前究竟有沒有看過?如果看了,就是這般“學習”的?如果沒看卻“雷同”,更是“博學”的尷尬。如果宣傳片真是交給市場化的影視公司制作的,復旦更沒有理由替影視公司背書。

“干尸男童”尸檢結果的未竟之問

背景:距信陽“干尸男童”事件被曝光近1個月后,28日上午,信陽市公安局羊山分局完成尸檢並向家屬出具了鑒定結果。結論顯示,男童死因系重度營養不良伴褥瘡形成及結核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排除藥物中毒與打死。

新京報發表觀點:上述尸檢結論,顯示孩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並非藥物中毒或打死,這也只是排除了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刑事犯罪。而由於現行尸檢結論盡是些醫理術語,跟公眾想要的“男童有無遭虐待”等事件定性結論有隔閡,導致它所披露的信息,很難拉直一系列的問號,疏解公眾對該事件的真相飢渴。而不少網友也隻能搞推理式揣測:營養不良就是餓壞的﹔結核病是沒人管所致……說到底,尸檢結論指向的問題,只是所有真相的冰山一角。男童死因跟他半年內從胖小子變為“干尸”的成因,還隔著雲山霧罩。完整真相,終究需要由信陽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衛生局等參加的聯合調查組,盡快在調查基礎上給出權威結論,並公布包括監控視頻在內的証據。即便這需要個過程,調查組調查到了什麼進度,有無階段性調查成果等也該及時披露。如果最終查實有關救助站、警方有失職瀆職之嫌,那紀委和司法機關等也該啟動問責機制。

小蔣隨想:公眾之所以追問此事,實際也是對社會救助制度的拷問。一個走失的智障男童,終歸是被正規的寄養點收留,起碼應該吃飽穿暖,而不是“重度營養不良伴褥瘡形成及結核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透過此事,某些流浪乞討人員不願去救助站似乎也有了某種解釋。孩子的死因已經有了醫學結論,但導致這種后果的“過程”還沒有“合理解釋”。另一方面,在構筑“互聯網+”的時代,公安系統對孩子失蹤報案和撿到孩子的信息沒有“對接”也是顯而易見。這究竟是技術失誤,還是責任心問題?追問還在繼續,有關調查別“鳴金收兵”。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