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專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女司機”

舒天烈

2015年05月08日09:1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很多開車的男士,心裡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個“女司機”。停車不到位,女司機﹔超車太磨嘰,女司機﹔開車亂並線,女司機﹔晴天開雨刷,女司機……套用時下流行的詞匯搭配法,這或許就是一種“男司機癌”。

而近日,成都街頭上演的一出速度與激情,讓這樣的“男司機癌”再次爆發。從行車記錄儀看,先是女司機並線,男司機別車﹔再是女司機追車別車,男司機險些出了事故﹔最后是女司機被逼停、遭暴打。“路怒族”們的怒氣這麼極端地爆發,確實也不多見,輿論嘩然之時,“女司機”也再次成了一個焦點。

應該說,無論如何,動手打人是不對的。“你有錯在先,我再有錯就情有可原了”,這樣的邏輯,不僅在法理上行不通,在情理上也得看情況。而了解前因后果后,更多人認為女司機被打“活該”。很多網友於是甩開就事論事,將自己心目中的“女司機”,與這個技術差且蠻不講理的女司機劃上了等號。更有人“人肉”出女司機的開房記錄,引來一片竊笑。

讓我們來設想另一種情況:事情進展一樣,隻不過兩輛車裡都是男司機。那麼,最后躺在醫院的是誰可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要是打得不精彩,這樣的新聞甚至連社會新聞版塊都上不去。說到底,女司機的性別,仍然是這件事引來關注的一個關鍵因素。不管是“打女人”還是“不講理的女人”甚至是“沒節操的女人”,圍觀的可能不是車禍、不是斗毆,而是女人。

現實中,交通事故裡的女司機,也會被各種媒體額外關照。比如今年3月深圳機場天橋的車禍,“女司機”就受到了格外強調。今年4月,北京一輛女司機駕駛的車被另一輛車撞后沖進路邊店鋪。雖然交管部門判定撞車者負全責,媒體還是以《女司機駕車“闖入”店鋪》做了標題。正如有人的提問:為什麼沒有人說“男司機”?

所謂“女司機是馬路殺手”一說,基本屬於無稽之談。按照今年婦女節前南京市交管部門透露的數字,該市259萬名司機中,女性有87.2萬人。但從發生的交通事故看,上一年由女司機引發的有人員傷亡或有財產重大損失的交通事故僅佔到6.8%。相對的是,一家網站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9.8%的被調查者認同“女司機是馬路殺手”的說法,還有網友稱,應該增加女性司機駕照考試難度。

其實,對於女司機的偏見,甚至是女司機群體本身的一些特點,都像星座一樣,是“暗示與實現”的一種社會性顯現。說處女座挑剔,處女座就接受了心理暗示,變得挑剔﹔說女司機技術糟糕還是路痴,女司機就名正言順技術差、找不到路……進入惡性循環之后,就更會向著預設的軌道一路前行,自我認知、群體形象就會不斷固化。

而女司機——或許還有女博士——群體,這樣的成見又尤其容易產生。有人說,這是因為女性侵入了傳統中男性主導、男性掌控的領域。開車是離家出門,到外部公共空間裡去的工作,“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傳統下,男性會理所當然認為自己更勝任。從這個角度看,對女司機的強調,或許也是男性司機群體一種自我保護的生物本能吧!

1993年的美國電影《費城》中有一句話:“不根據個體屬性,而根據該個體所屬的群體被賦予的刻板印象,先入為主的評判個體,就是歧視的本質。”在成都女司機被打一事中,這位女司機的道路文明修養的確堪憂,甚至已經構成了違法。不過,如果以這樣一個極端個案,來判斷整個女司機群體,恐怕也同樣是一種偏見吧。

不得不說的是,由媒體和公眾共同制造、加深的成見,除了女司機之外,還有很多。說河南人擅長坑蒙拐騙,說同性戀都有艾滋病,說醫生就要收紅包,說校長就要開房,甚至說領導干部哪有不貪腐的,背后其實都是一樣的邏輯。如果沒有理性的審視隻有站隊思維,沒有包容與尊重多元的精神,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女司機”——即便你開車開得再好。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