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國內智能制造業,既要加快建設智能制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台,也要狠抓關鍵核心智能部件、裝備和系統的自主化和產業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擺脫高端制造業受制於人的局面
前幾天,我和在浙江一家工廠工作的同學電話聊天。說起如今招工難,同學興奮地告訴我,廠裡再也不用擔心招不到人了,因為有了一批專門從事搬運、分揀工作的機器人。看到他傳來的照片和視頻,我吃驚極了,機器人干起活來還真“賣力”!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新聞,江西南昌一家餐廳引入了機器人服務員,不但機器人行走的速度可以自行調整,還可以和客人對話。我想,這科技創新的速度真是“專治各種不服”,說不定以后連出租車司機都是機器人了。
近些年,“用工荒”“用工貴”問題一直困擾著勞動密集型企業。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需求波動,持續的經營壓力之下,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很多企業開始嘗試“機器換人”——用機器人或者智能化設備代替人工勞作。
“機器換人”一方面讓企業節約了勞動力成本,另一方面則促使企業將節約的資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領域,進而推動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的轉變和創新。
“機器換人”好處多多,但目前的推廣普及卻並不那麼樂觀,可以說是“看熱鬧”的多,“動手干”的少。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實還是與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相對落后有關。
國際機器人協會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各地區工業機器人銷量需求增長率排名中,中國以54%的增速成為工業機器人最大需求國。中國市場2014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6萬台,其中海外供應商的銷量約佔七成,在目前的中國市場,進口品牌機器人幾乎壟斷了制造、焊接等高端行業領域。此外,由於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這些關鍵元器件基本從國外進口,昂貴的售價使得“機器換人”需求強烈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所以說,要解決這一問題,還是得大力發展國內智能制造業,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既要加快建設智能制造體系和公共服務平台,也要狠抓關鍵核心智能部件、裝備和系統的自主化和產業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擺脫高端制造業受制於人的局面,早日實現工業轉型升級。這樣的“機器換人”,才能真正換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