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北青報:尊重孩子不喜歡足球的權利

王石川

2015年03月23日09:38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按照計劃,足球特色學校每周上一堂足球課,學生人人會踢球。這引發部分家長的擔心,“我的孩子不喜歡足球,怎麼辦?”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中國足協副主席王登峰認為,學校的課程安排,不會完全按照學生個人的興趣,按現有辦學條件,一所學校最多隻能開一至兩門運動專項課,學生應服從學校的課程安排。

中國足球水平不高,如果對其望聞問切的話,可歸咎為足球文化不發達,官辦分離只是空喊,青少年人才匱乏等等。為此,推出足球改革,比如讓足球進校園,確有必要。日前,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足協主席蔡振華公開“賣萌”:“中國校園特色學校在2025年將達到5萬所,有多少學生、家長、社會參與?這將形成真正的資源合力,想到那樣的遠景,心真的醉了,陶醉了。”按預計,屆時在校人數會是5000萬,我們將成為世界足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這番願景似乎讓人看到中國足球的根基不斷夯實。

不過,在為足球進校園叫好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足球、都適合踢足球。誠如有家長所稱,“我的孩子不喜歡足球,怎麼辦?”而王登峰的回答很干脆:學生應服從學校的課程安排。此言看似合理,但違背了教育規律。一方面學校的課程安排,唯有科學合理,學生才應該服從。另一方面,一刀切的做法適得其反,足球固然重要,籃球能不重要?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談及足球改革,全國政協委員姚明說:“作為籃球界人士,我首先表示有點嫉妒。我非常希望籃球在不久的將來,也通過一份計劃走入校園。人才出自校園,任何一種人才的儲備脫離校園都是不符合實際的。”足球進校園,籃球也應該進校園,我國籃球水平在亞洲尚可,但與歐美差距明顯,這說明籃球也應該從娃娃抓起。身為籃球名將,姚明希望籃球進校園也許出於“私心”,但傳遞的信號很明顯,不應該一球獨大,×球進校園應該更開放、更多元,如果讓足球佔據統治地位,必然壓縮其他球進校園的機會與空間,對其他球類就不公平。

既然一所學校最多隻能開一至兩門運動專項課,那麼是選足球、籃球、排球還是乒乓球,應該廣征民意,充分尊重學生意見。體質不同,天賦不同,對球類的選擇自然不同。不讓學生自由選擇,不尊重學生的真實想法,就會淪為簡單粗暴的父愛主義,出發點再好,也不可取。不符合教學常識,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最關鍵的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球王馬拉多納說過,踢球最重要的是興趣、快樂,讓孩子玩球,讓他們在場上競爭,他們自己覺得很有趣,每天都盼著去踢球,因為那是很好玩的事。如果孩子不喜歡足球,他們能踢好足球嗎?眾所周知,即便在足球王國巴西——足球已融入巴西人的血液之中,一般男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個禮物總是爸爸送的足球,學校也不是隻讓足球必修。

曾有人探討,世界上是足球迷多還是籃球迷多?在世界范圍內估計是足球迷多,但是在中國,未必。不過,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元的,任何球類都有進校園的必要,即便不能進校園,也不應該讓足球唯我獨尊,甚至要求孩子必須踢足球。有業內人士擔憂,如果足球運動這麼個搞法,足球搞上去了,其他運動也就搞死了。也許這是危言聳聽,但值得一聽。尊重孩子不喜歡足球的權利,讓孩子自由發展,自由選擇球類,對足球有好處對其他球也有好處,對孩子更有好處。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