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簡政放權,以“割腕之痛”換“經濟之興”

趙付芹

2015年03月16日14:2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15日上午,全國兩會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記者會,接受中外記者提問。在記者會上,談到簡政放權,李克強總理強調:“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人民網)

總理所說的“痛”來自何處?一是政府這隻龐大的“有形之手”的枝枝蔓蔓在過去的30多年中已經蔓延到中國經濟的邊邊角角,根之深、面之廣都已超出人們的想象,想要深入拔除,就要深挖細掘,所帶來的疼痛必定劇烈﹔二是“簡政放權”每動一刀,都意味著一些審批權為政府相關部門帶來的利益隨之消失,而逐漸將許多事情的決定權讓渡給市場本身,這使一些政府部門經歷“放權”的掙扎和“放權”后紅利消失的巨大落差和痛苦中﹔三是簡政放權的“大剪刀”的“修修剪剪”必定會給利用落后產能刺激經濟的虛假繁榮帶來不小的沖擊,經濟發展會出現一些起伏,這對於正在放緩發展速度的中國經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會形成改革后經濟發展的“陣痛”。

然而,任何改革中的“痛”都是在所難免的,況且這“痛”是為了結出更甜美的改革果實,是為了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激發市場活力,帶來企業、市場和經濟的“興”。和歷史上各國簡政放權的改革類似,有形的手推行的放權,都會帶來本系統內部的不解和陣痛。由於歷史遺留問題,這種“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痛”得值得,“痛”得有所得。痛過之后的改革成果不僅能夠推動經濟轉型,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熱情和創造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而且可以更有力地強化社會管理,把該管的管好,為社會民生編織一張全面覆蓋的保障網。

簡政放權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到:“兩會上有提案說,原來批個項目要一百多個章,雖然現在審批砍了一些,但還有五六十道關卡,還會增加創業的成本、抑制創造的熱情。所以,我們必須繼續下更大力氣來推進簡政放權。”如何“下更大力氣”?這就需要政府這個改革主體要以壯士斷腕式的決心繼續推進改革,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毫不動搖,堅定地沿著預定的改革方向,大踏步地前行,用鍥而不舍的決心來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在放權的過程中,要時時關注改革的動向,群眾的反應,地方政府的落實情況,做到“簡政不減服務,放權不放責任”。加強監管,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把取消、下放和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依法及時向社會公布,接受群眾監督,把政府權力放在陽光下公開運行,避免出現地方政府“截留權力”和“越位、缺位、不到位”的問題,讓簡政放權真正為國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