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工具箱”裡的工具該出手時就出手

——2015兩會系列評論之三十

洪樂風

2015年03月15日18:1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每年兩會的總理答記者問,經濟議題總是核心。今年的經濟議題有三:簡政放權、穩增長與調結構、金融風險。貫穿其中的關鍵詞有二:風險與信心。實際上,隻有對風險充分地估計,對預案充分地研判,我們對中國經濟才能充滿更強的信心。

總的來看,中國經濟仍在合理區間運行。無論GDP的總量指標,還是CPI的價格指數,依然處於可控的范圍之內。並且,7%左右的增速帶來的增量,已相當於一個中等經濟體的規模,相當可觀。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成績與預期,都是在沒有大規模政策刺激的前提下,完成且可以完成的,這是我們對風險與信心的基本研判。

但,戰略上的自信同樣來自戰術上的謹慎。去年以來,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出現了8%的下滑。特別是,房地產和金融領域,都出現一些趨勢性的風險苗頭。對此,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不能回避矛盾。這其中,有外部的世界經濟的疲軟,也有內部的轉方式、調結構帶來的陣痛,需要一一做好風險評估,一一做好政策儲備。治大國者,在經濟調控的整體布局上,永遠都要握有“第二套方案”。

如總理言,中國經濟回旋余地比較大,“工具箱”裡的工具還比較多。從宏觀調控來說,這些工具至少包括,定向實施的“降准”“降息”,財政方面的赤字安排與基建項目。若比較世界各國的利率與准備金率,我們還是偏高,實體經濟的資金獲得能力較差。當前,如何把資金的價格進一步壓下去,把資金的方向進一步校准到實體企業,是政策的重點,也是調控的難點。現在起到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鬆緊適度與財政政策的給力發力,值得期待。

操盤中國經濟的大棋局,該出手時要出手。簡政放權也好,轉方式、調結構也罷,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發展,永遠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把握好這個關鍵點,政策儲備的工具才能更好為“我”所用,為“時”所用,為“勢”所用。當前,正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起跑時,讓創業者有資金,讓創新者有項目,宏觀調控大有用武之地。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