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前兩天,我看到兩會上有提案說,原來批個項目要一百多個章,雖然現在審批砍了一些了,但還有五六十道關卡,還會增加創業的成本,抑制創造的熱情。所以我們必須繼續下更大力氣來推進簡政放權。”(3月15日 人民網)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簡政放權正是激發市場、社會創造活力最直接的改革舉措,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是釋放改革紅利、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一招。
新一屆政府上台伊始,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並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尤其是在2014年,簡政放權成為政府工作的“最大亮點”:在這一年,召開的4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有21次部署了“簡政放權”﹔ 在這一年,國務院已經相繼取消和下放798項行政審批事項,提前兌現了取消下放三分之一行政審批的承諾﹔在這一年,多地晒出了權力事項精簡的成績單,一些省份“權力清單”減掉了近七成……
通過大刀闊斧的“自我革命”,我國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正在引向縱深,政府的職能更加明確,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激發,群眾受益明顯。然而,權力的下放也意味著矛盾的轉移,當前簡政放權正遭遇種種新問題新矛盾,啃的是硬骨頭,涉的是險灘,戳的是痛處。
遭遇“中梗阻”。在簡政放權過程中,一些部門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中有實質意義的項目不夠多,特別是束縛企業生產經營、影響人民群眾就業創業創新的事項取消下放不夠,尤其是還存在統籌、銜接、配套不夠的問題﹔一些審批事項下放后,未真正落實到位,地方承接能力不夠,“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問題仍較為突出,“中梗阻”的變通執行、對策執行仍然存在。
遭遇“攔路虎”。簡政放權也遭遇阻力和消極抵制,現在有的審批“明放暗不放”,有的“換個馬甲”又以備案名目出現,有的放權降低了門檻但外面中介“高牆”依然林立,改革紅利被截留蠶食、對沖削減,這些亂象成為新的市場“攔路虎”。
遭遇“灰色地帶”。簡政放權還存在不夠規范、不夠透明的現象,一些部門保留的審批事項操作不規范,審批隨意性和自由裁量權大﹔一些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法治意識淡薄,過於依賴行政手段,對法律、市場和技術手段運用不夠﹔一些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后,相應的事中事后監管沒有跟上。
種種新問題新矛盾的背后,是政府部門間的壁壘和利益保護。簡政放權,要想走得更穩更遠,需要調整、協調的部門之間權益關系的還有很多。當然,對於政府部門而言,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不簡單,也不容易。但是,如果政府部門安於現狀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觀望等待改,“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改革要求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簡政放權,既稱之為“改革”,便絕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不僅要爬坡過坎,還要行穩致遠。首先要找到“先退出的一家”,其次要考慮到下放后的承接能力,還要更加強調事中事后監管,要一步一步來。簡政放權,要始終在路上,要始終向前不斷探索,要始終確保改革紅利的不斷釋放,才能積微以成著,行穩而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