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好進了、臉好看了,就是不辦事,這是為官不為啊,必須嚴肅問責。”在全國兩會圓滿閉幕后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從李克強總理堅定而有力話語中,透露出了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者堅決追究責任的鮮明態度。
為官亂為是權力的任性,為官不為也是權力的任性。從總理嚴詞批評“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到“為官不為”20年來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此次強調“為官不為必須嚴肅問責”,說明治理“庸官懶政”已從口頭強調上升到國家治理的層面,這順應了改革發展需要,回應了群眾期盼,傳遞了出黨和政府重拳治懶治庸的強烈信號。
懶政少一分,發展熱情就會多一分﹔勤政多一分,社會矛盾就會少一分。隨著踐行“八項規定”及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黨員干部的整體精神面貌為之一新,求真務實的作風得以弘揚。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一股“為官不為”之風正在黨員干部隊伍中悄然蔓延開來,無利可圖“不願為”、得過且過“不思為”、監督不力“不必為”。突出地表現為:機關隊伍疏於管理,對存在的紀律鬆弛、作風渙散問題不及時予以糾正﹔監管責任缺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責任心不強,不願、不敢擔當,工作不實、把關不嚴﹔消極懈怠麻痺大意,心存僥幸不盡職盡責造成不良影響﹔工作效率低下,故意刁難辦事群眾,態度蠻橫,拉遠干群距離。
正因為如此,李克強總理強調:“公職人員要提高自律意識,以權要謀公,而不能謀私,我們既要懲治亂作為,也反對不作為,庸政懶政是不允許的。”由此可見,治理“為官不為”,首先要敢於動真碰硬,以實際行動表明毫不含糊的決心和態度,對那些萎靡不振、得過且過以及對群眾的訴求推三阻四等為官不為、尸位素餐者,敢於亮劍,立場堅定,態度堅決,果斷查處,最終促進各級領導干部敢於擔當,務實苦干。
同時,治理“為官不為”是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要不斷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新舉措。治理要著眼於長遠,著眼於連續,更要著重於制度預防,著重於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考核機制、問責機制,逐步建立推動“為官有為”的長效機制。隻要堅持不懈,持續不斷,完善制度,規范從政行為,就可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裡。
有了“金剛鑽”,敢攬“瓷器活兒”。李克強總理的“對‘為官不為’,必須嚴肅問責”,就像是給“為官不為”戴上了“緊箍咒”,讓“為官不為”無處藏身,隻要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為官不為”將逐漸被勤政廉政所取代,兢兢業業、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將會成為每位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