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法制日報:留住報刊亭守望城市文化

毛建國

2015年03月14日10:01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白岩鬆近日提交有關“將報刊亭升級為城市報刊文化亭”的提案,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大力扶持,拓寬報刊亭經營范圍,將其打造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3月13日《新京報》)。

對於報刊亭的風光不再,很多人都歸咎為時代的原因。認為這是發展的結果,即便仍然給報刊亭機會,也很難抓好機遇、用好機遇。其中一個理由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報紙、雜志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嚴重擠壓,經營者收入降低。據調查表明,廣州多家報刊亭日均收入不到100元,月收入3000元,同期廣州市最低工資標准為每月1550元。

不管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為什麼出發。當初報刊亭是怎麼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其具有的文化功能,可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精神文化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報刊亭的文化功能被削弱了。立足於這一點,如果還承認並且不斷發掘報刊亭的文化功能,就會帶來不同的命運。

報刊亭可以升級為文化亭。比如說,通過互聯網方式,讓每一個文化亭都可以查閱演出信息,同時可以購票,文化亭也可以成為一個WiFi站點。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報刊亭的贏利能力就會大大增加。適當豐富報刊亭的服務內容,適當放寬報刊亭的經營范圍,比如在報刊之外,允許“有限度的飲料、電話充值卡、文化演出門票、城市文化旅游紀念品等都可以進入經營范圍”,這都是值得考慮的。

下水道代表著一座城市的良心,報刊亭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驛站。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這麼黃金的地段,都有很多綜合性的文化亭,而且生意非常好。這難道不是一種文化地標嗎?不是一座城市的驕傲嗎?報刊亭的文化功能需要不斷發掘,這值得城市決策者思考。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