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新京報:委員現場激辯應成履職新常態

馬進彪

2015年03月13日09:12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委員現場激辯應成履職新常態

  我看兩會

  代表委員們的觀點,會不可避免地打上自己所在地區和行業的烙印,表達自己所在地區行業的利益訴求也很正常,兩會最終所要解決的就是依據各種價值的輕重緩急並經過審議,定奪出符合現實條件的價值排序。

  政協委員發言到底該代表誰的利益?11日上午,全國政協經濟界別37組的兩個央企巨頭為這個事情爭起來了。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認為,政協委員有利益傾向很正常,但是要事先澄清自己的利益立場,讓大家去甄別。而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則說,他不會以政協委員身份代表中石化利益說話。

  與一些會議上念念稿發發言舉舉手的常態化場面相比,這樣唇槍舌劍的激辯實在太搶眼了。“一團和氣”的場面太多,這已經在民眾心裡形成了“三步曲”定勢:一是念稿場面﹔二是舉手場面﹔三是總結場面,讓人感到很不“過癮”。

  從某種意義上說,兩會就應當是一場各種觀點激辯的盛會,因為代表委員們的觀點,會不可避免地打上自己所在行業的烙印,這本身無可厚非,地區或行業選擇出來的代表委員們本身就包含著既定的利益訴求。然而,兩會卻不是某個地區或行業的小會,每名代表委員對自己所在行業的利益訴求盡管是必須要表達出來的,而且也很正當,同時這也是會議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在國家這個最高層面上就會產生價值排序的問題,而實際上,兩會最終所要解決的就是依據各種價值的輕重緩急並經過審議,定奪出符合現實條件的價值排序。

  但是,這個排序並不是誰人既定出來的,而是經過觀點的碰撞提煉出來的,其中激辯程序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兩會並不是沒有這樣的程序。只是某些代表委員認為,這可能會影響“一團和氣”的氛圍,可能會招至其他代表委員的反感,還可能引來各方的關注。在這種“力求低調”意識的支配之下,雖然看上去會議開得“一團和氣”,但你好我好大家好之下,會議的含金量就會出現打折問題。

  而這次兩大央企掌門人的激辯,恰恰說明一些代表委員們對履職的價值認識正在歸位。也可以說,這樣的激辯打破了“一團和氣”,給兩會注入了更加務實的新風。這種激辯不應當成為一時一事的花絮,而應當成為代表委員們履職的新常態。

  □馬進彪(職員)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