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昨日羊城晚報載,正在舉行的全國兩會上,廣州建設第二機場的問題再次被提出來。一說這個機場應該建在佛山與雲浮之間,此說已經流傳一段時間了,這次得到廣東省發改委領導的認同﹔另一說是白雲機場即使建設第三跑道仍然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因為空域資源緊張,中國民用機場協會負責人認為應該調整空域資源,探索珠三角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資料,筆者認為,廣州第二機場的選址和建設一定要與珠三角乃至廣東全省的機場群布局和空域資源調配結合起來,統籌安排,統一規劃。
首先,要科學地推測廣州機場客流量及其來源。目前,廣州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經超過5000萬人次,預計會達到8000萬人次,但第三跑道卻因空域資源緊張無法實現飽和運行,這樣,可能增加的客流量將無法消化,而國內外一些航空公司紛紛要求增加航線、航班,每天需要增加的航班超過300個。顯然,如果白雲機場滿足不了,這種需求就可能轉移到其他機場。問題是這些潛在的客流量轉移到哪裡去了?他們又來自哪裡?
雖然缺乏相關數據,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白雲機場的本地客源主要來自廣州、佛山、肇慶、雲浮、中山、清遠、韶關以及粵東、粵西的中轉。其中,基本客源是廣州及鄰近地區。畢竟,粵東、粵西更可能分流到深圳、珠海甚至香港。
如上述分析合理,那麼可以明確,廣州應該建第二機場,並且應該建在離廣州不遠的地方。
其次,要科學分析廣州建第二機場的選址。原來提出建第二機場的地點是在南沙,但由於空域太狹窄,與白雲機場、寶安機場的距離太近,南沙最多適宜建商務機場,在低空方面做文章,與白雲機場形成錯位分工。
增城、番禺也曾經是選址考慮區域,但增城南部平坦地區與珠三角機場群太近,番禺的海鷗島區位與南沙差不多,西部已建火車南站、地塊空間不夠用。因此,可以說,在廣州行政區域內,很難找到合適的第二國際機場的選址。
既然隻能離開廣州市域,那麼就應該考慮白雲機場的客源來地。據經驗判斷,除廣州以外,白雲機場最大本地客源來自佛山,佛山是廣東第三大市、經濟比較發達,而佛山機場軍民兩用,難以充分開辟民用航線、航班。
從全省機場群來看,粵西方向缺乏大型國際機場,而西南方向的湛江已經決定建設覆蓋湛、茂、陽的粵西國際機場,因此,隻有正西及西北方向缺少大型國際機場。這就是“廣州第二機場”為何選址在佛山、雲浮之間的合理性。
最后,要科學統籌廣東機場資源。統籌空域資源是對的,統籌機場資源可以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廣東不僅在珠三角有廣州、深圳、珠海等幾大機場,港澳也有大型機場,大型國際機場的密度世界罕見。而且,隨著揭陽潮汕國際機場和湛江粵西國際機場的建設、韶關機場的改善,全省機場布局正在合理化。
更重要的是一些利用不充分、甚至已經放棄的小機場應該作為支線機場或輔助機場來使用,如湛江坡頭直升機場、陽江合山機場、雲浮羅定機場等。即使惠州軍民合用機場,珠海九洲、深圳南頭兩個直升機機場,以及佛山、岑村兩個軍用機場,都可以考慮充分或合理利用。這在發達國家是通例。
即使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或加州這樣的發達地區,也沒有許多國際機場,而是由少量樞紐型機場帶動大量支線機場、商務機場或小型機場。既不要浪費資源,也要看到商務機、私人飛機、直升機等通用飛機發展的前景。
(作者是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