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每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言不斷。國是看似高深,實則關乎細微。民主獻策與監督,推動社會不斷變革,體味發展與進步,努力實現中國之夢。網友七嘴八舌,小蔣三言二拍,說兩會最聲音。
專業單位成干部“安置地”也是權力任性
好聲音:“我國缺少文化‘高峰’的深層原因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文化單位常常被作為安置干部的地方。”“一些被安排來的干部不懂文藝的特點和規律,不學習、也不喜歡文藝工作。他們用習慣的機關行政管理的方法抓項目,搞活動﹔用企業管理的思維管理各種文藝創作。由這樣的干部管理文藝單位,莫說‘(文藝)高峰’,隻怕日后‘(文藝)高原’都會變為盆地。”——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原院長吳江稱“有些干部不懂文藝隻關注提升轉崗”。
小蔣說:“外行指揮內行”不隻存在於文化單位,行政領導“空降”高校同樣被指“瞎指揮”。藝術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教育關注的重點應是學術與學生。如果不尊重上述規律與重點,結果將是,專業性的工作受到非專業的干擾,官本位那一套反而會在一些專業單位扎根兒。對於某些干部,不能為了安置而安置,專業單位更不是行政機關安插干部的“后花園”。權力不能任性,行政不能亂作為,那些“不當安置”應被清理。
農村娃上升通道窄,少搞教育“盆景”
好聲音:“現在,農村的教育質量和城市的簡直沒法比。農村偏遠地區考上大學的人數與城市的相比,在急劇下降。”“隻有改變農村勞動力素質水平低、農村經濟落后的面貌,才會對社會發展起更大的推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教授王尚旭關注“農村孩子的上升通道越來越窄”。
小蔣說:教育被稱為“起跑線上的公平”。但目前,受到種種現實因素的掣肘,許多孩子已輸在起跑線。當然也得承認,縮小城鄉包括教育在內的諸多差距不是朝夕之功,但我們至少不能讓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在了解了廣西的扶貧情況后就強調: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對應到教育領域,各地顯然不能隻往個別重點校身上“貼金”,而應努力平衡教育資源。應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培訓,給予欠發達地區的教育工作者更多政策性補貼,推進教師輪崗制度,對基礎薄弱校進行軟硬件升級與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