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每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建言不斷。國是看似高深,實則關乎細微。民主獻策與監督,推動社會不斷變革,體味發展與進步,努力實現中國之夢。網友七嘴八舌,小蔣三言二拍,說兩會最聲音。
“職工去世剩余養老金充公”含糊在哪?
好聲音:“工薪族用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交錢,但是可能到去世自己交的錢還沒有領完就‘充公’了,難道我們隻能寄希望於活得久一點嗎?”——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長任沁新質疑“職工去世后剩余養老金充公”。
小蔣說:養老金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個人繳納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二是單位繳納部分劃入社會統籌基金。職工退休后,先從個人賬戶的積累中領取養老金,如果個人賬戶中的資金領完后,退休職工仍然健在,再由統籌基金支付養老金直至終身。如果職工在領完個人賬戶中的錢之前去世,個人賬戶中的剩余資金可被親屬繼承。任沁新代表質疑的“充公”,新聞中有些“含糊”,是否是指統籌基金?現有制度下,統籌基金本身就姓“公”。這部分資金固然是由單位繳納,但最終源於職工的勞動貢獻,在回饋上,是否可以向“原繳納者”予以更多傾斜?
“心臟沒大問題放五個支架”是誰病了?
好聲音:“廣東某醫院的一個心臟導管大夫為病人做冠狀動脈照影,本來問題不大,但是最后給放了五個支架。”“公立醫院要回歸公益性,由政府承擔醫護人員的工資,可以有部分工資作為績效考核,但關鍵是要切斷醫務人員收入與患者就醫費用之間的關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痛批當前一些公立醫院醫生“不講醫德、違規創收”。
小蔣說:這涉及兩方面問題。一是確如終南山所說,公立醫院需要名副其實,政府應投入更多公共資金,讓醫生靠醫療技術吃飯,扭轉以藥品、以檢查等等養醫的消極狀況。另一方面,即便醫療工作者獲得了應有的醫術收入,但架不住某些人欲壑難填。一些醫藥公司大肆行賄、某些醫生見錢眼開必須警惕。公立醫院屬於事業單位,在編醫生具有公職身份。如果有醫生接受賄賂,理當按受賄罪論處。
“飲料換口味都需重審”呼喚進一步放權
好聲音:“我們企業做飲料,其實按照道理來說,一張牌照也就夠,但是現在換個口味都要重新審批過,實在太過於繁瑣,也沒有必要。”“行政審批改革步子很大,但是希望改革能夠更徹底,目前企業還是沒有感覺完全鬆綁,希望可以讓企業放手大膽地干。”——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希望簡政放權“改革更徹底”。
小蔣說:行政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減少不必要的事前審批“設卡”,轉而將重點放在項目運行中的監督與服務。此舉旨在簡化審批,避免行政“卡脖子”,努力踐行服務型政府。宗慶后的發言表明,一些地方的審批改革還有待加強,行政放權需要更多地“撈干貨”,真正讓市場“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