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大媽闖男廁”倘若是行為藝術

司馬童

2015年02月28日14:5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農歷正月初八,節后第二個工作日,作為重慶旅游窗口之一的沙坪壩區磁器口依然人頭攢動。不過,不少人盡興游玩的同時也遇到尷尬事:女廁外排起長隊,有些內急的大媽不得不沖入男廁解決問題。記者在公廁外觀察1小時,發現闖男廁的女性就有8名,均為中老年婦女,其中有3人帶著小孩一同如廁。(2月27日《重慶晚報》)

現如今,大媽很“知名”,大媽也常惹“爭議”。然而,看罷上述這則消息,我卻很是體諒於大媽們的尷尬與無奈。猶記得幾年前,在廣州市越秀公園旁的一個免費公廁旁,幾名女大學生上演了一場“佔領男廁所”的行為藝術。她們希望借此引起政府和社會對男女廁位不均衡問題的重視,從而緩解女性在公共場所的如廁難問題。

說到優先照顧女性方便權的“他山之石”,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舉措就頗值點贊。從2006年至2011年的5年時間內,特區政府兩度調整女廁配置比例,把男女廁比例從最初的1:1提高至1:1.25,隨之再升級到1:1.5。透過女性如廁公平的小事,足以窺見在執政者的眼裡,任何涉及民生的突出問題,其實都應該是服務者心中的“大事”。

女人更“方便”,性別更平等。應該看到的是,近些年來,有些地方和城市已經越來越關注女性方便權的提升與落實。譬如2011年3月,廣州市城管委就專門制定了《關於提高公廁女性廁位比例實施意見》,提出對公共場所新建工程男女廁位比例不低於1:1.5的要求,並要通過立法,將此作為一項強制性的執行條款。但實話實說,由於歷史的“欠賬”和行動的滯后,各地很多市民“不信口號信落實”的焦慮感,一時確也很難得到消除。

提高女性的如廁平等權,看起來是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有些時候、有的場合,則往往讓人聯想到了決策性的落后。瀏覽媒體報道,人們時能聽聞某些城市動輒耗費數十萬元、上百萬元的成本,興建起一座座所謂四星級、五星級的“別墅型”公廁﹔裡面不僅有沙發茶幾、液晶電視,還要安裝空調、添置盆景等等。盡管有關部門也在回應,建造這樣的“亮點廁所”,有時是評比“XX城市”的硬性指標,但要營造“觀得美”,至少也得跟解決“憋得慌”同等重視吧?

鑒於社會傳統和民眾觀念的因素,類似女大學生“佔領男廁所”這樣的行為藝術,現在或還不可能引來旁觀者的普遍理解與認同﹔但顯而易見,這種“藝術”對有關部門決策行為的警醒意義和觸動價值,卻是不容置疑和小覷的。所以,作為社會公眾,興許可將“佔領男廁所”當作新鮮的談資,而就一地一范圍的利為民所謀者,倒是無妨將“大媽闖男廁”視作一種行為藝術,好好反思並迅速應對“善策憋太久”的民生冷角。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