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環球社評:求是網點名賀衛方是“信號”嗎

2015年01月30日09:27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社評:求是網點名賀衛方是“信號”嗎

陳丹青、賀衛方(資料圖)

《求是》雜志下屬的求是網日前點了賀衛方、陳丹青的名,一些自由派人士看上去很擔心這是一個“信號”,因而聯手通過網絡進行反擊。如今被“官媒”“官網”點名被一些人當成“榮耀”,一些人則為此不安。有的人二者兼而有之。

“官媒”“官網”點名聲討自由派的知名人士,這是否真的意味著被點名的人將會“倒霉”?開始時挺像,后來被點名的人多了,又不那麼像了。如今的“官媒”“官網”已與過去不同,未必都是官方的聲音,隻有黨報的社論和評論員文章才有那樣的分量。很多“官媒”“官網”做了面向市場的自我改造,也開始重視“抓眼球”,發聲尺度尚無明確的新標准。

賀衛方等人在輿論場很活躍,他們反過來被媒體點名批評,按說這是他們應當承受的。哪有隻能他們搞批評,自己卻誰都惹不得的道理?

一些賀衛方的支持者認為求是網“很惡毒”,並且對批評賀、陳的文章作者徐嵐搞“人肉搜索”般的攻擊,很難說這種情況下徐的處境比賀、陳更輕鬆。

問題的焦點之一在於,求是網點賀、陳的名,有人把它同“反右”時代的輿論特征進行比較。這讓一些政治傾向與賀未必一致的人也有所擔心。

對此需冷靜分析。我們認為,“反右”不可能在中國重演。一旦有這樣的苗頭,主流輿論斷不會支持。“反右”和“文革”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傷害太深了,它們留下的記憶刻骨銘心。

賀衛方等人如果隻發表一些“錯誤言論”,他們大可不必有聯想到“反右”的焦慮。他們需要為其言論負責,這種責任所對應的是高校管理規章和相關法律。

目前高校正在抓宣傳思想工作,確保高校講壇不成為宣揚西方價值觀的舞台受到重視。這種情況下賀衛方等人的言論能否在高校平台上繼續張揚?這是個疑問。

圍繞這個問題存在不確定性,大概是真實的。客觀說,如果賀衛方等人在“憲政”等問題上堅持自己的觀點,以過去那樣的調子談中共歷史和中國政治的話,尤其是如果把這樣的價值觀帶到大學的講堂上去,那麼他們的言論空間受到約束是難以避免的。這符合中國現行政治的邏輯。

如果把堅持西方價值觀的政治主張看得高於一切,那麼失去大學教授職位或許算不上是了不起的損失。在美國的大學裡宣揚某些極端政見,大概也待不下去。這是一種選擇,某些后果在選擇的當初就不難預期。

當然,中國的大學裡仍有一些與賀衛方同樣價值觀的堅持者,是否應允許他們繼續保持在那裡的講壇,這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選擇。這個選擇看來並非快刀斬亂麻的性質,個別“官網”點了賀衛方等人的名,不能被解讀為事情已經確定。

如今一些隸屬官媒的網絡發布平台成為輿論猜測“上頭意思”的神秘窗口。必須指出,這種猜測經常過了頭,搞得信息發布者也無可奈何。“猜測滿天飛”顯然不是一個社會應倡導的現象,神秘主義成為不了透明社會的好伙伴。

賀衛方等人撞上了輿論及高校領域的新一輪治理,他們的處境有點微妙,這是明擺著的。但這種微妙的幅度究竟有多大,又有著一定的透明性。求是網點名批評他們,不意味著在這種微妙和透明之間給出額外的信息量。

國家在改革,社會在變化,每個人都在選擇自己對於這些變動的態度,並進而選擇社會反過來對待他的方式。這當中的邏輯性很強,熱衷政治的人對此尤其應當清楚。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