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商總局23日公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監測結果,此次監測共完成92個批次的樣品採樣,其中有54個批次樣品為正品,正品率58.7%。此次監測抽查了淘寶網、京東商城、天貓、1號店、中關村電子商城、聚美優品等平台。從各購物網站的監測結果來看,淘寶網樣本數量最多,為51個,但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1月25日《京華時報》)
我覺得最令人擔心的,不是淘寶網的正品率低,而是大家對淘寶網上假貨的寬容。我注意到網友在這個新聞后面的跟帖,說淘寶網正品率低,還值得拿出來說一說嗎?正常的中國人都知道淘寶網上假貨多。這說明,消費者容忍了淘寶上的假貨,有的甚至就知道是假貨,才去買的。
而電商平台呢,比如阿裡巴巴,也知道這上面的假貨多,怎麼辦呢,於是又開設了一個天貓,換句話說,它不是管不了假貨,而是明知道假貨,根本就不去管。可以說,正是因為整個社會對假貨的不介意,甚至知假買假,消費者和商家假貨交易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情況下,各方才不把監管部門的調查結果當回事兒。
對於網絡交易商品的抽查,國家工商總局表示要把它作為一種常態非常好。不過,在我看來,還必須有懲罰措施跟進。看上去,商家賣假貨,而消費者呢,明知道假貨還去買,似乎外人管不著。殊不知,這種行為是對正品商家和廠家的傷害﹔當假貨大行其道的時候,誰還去專注於正品呢,這樣對整個社會的創新意識、商業誠信、法治環境,都是一種扼殺。
相比實體店,電商隻不過是換了一種交易形式而已。不能說在專賣店是一個商品,在大賣場又是另一個商品。同樣,當商品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時候,也應該確保質量。對此,除了對電商平台的抽查監管當成一種常態,最關鍵的是,一方面,要讓電商平台把好關,比如天貓和淘寶,都是阿裡的企業,為什麼天貓正品率就高呢?這說明電商平台是可以減少假貨的﹔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尤其是地方監管部門要創新監管模式,不僅線下和線上一視同仁,而且要針對線上交易的特點,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方式。
尤其創新監管模式,督促電商平台更為重要。對於電商平台來講,無論是假貨,還是正品,隻要有交易電商平台就賺錢﹔對於電商來講,甚至那些假貨交易要比正品交易獲益更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指望電商平台的自覺,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一點上,阿裡巴巴寧願另設天貓平台,也不願對淘寶上的假貨動真格,就是如此。當然,如何改變知假買假的消費心理,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總之,這是一個系統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