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鋒話題】
李榮浩上周到《我是歌手3》踢館,雖然沒有成功,但次日卻以委屈的“受害人”形象成為熱議話題,網友們覺得他受到了不公待遇,對這個老實巴交的才子新人表示同情,繼而轉化為輿論上的支持。
最近這段時間的熒屏看點莫過於《我是歌手3》,而“我歌3”的話題焦點在熱議了整整半個月的陳潔儀之后,從上周五開始就轉到了第一次出場踢館的“黑馬”李榮浩身上。雖然他踢館失敗,但是余震至今回蕩。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主人公李榮浩。這位小眼睛帥哥之於大眾,之前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但他在業內已經廣受推崇。不僅在去年的台灣金曲獎攜五項提名之勢一舉拿到最佳新人獎,而且他作為制作人,之前為陳坤、趙薇等人所做的作品亦備受肯定。他個人已出的兩張專輯《模特》和《李榮浩》,把Neo-Soul、Funk、Contemporary R&B這些黑人元素引入Adult Alternative Pop而又能收放得嫻熟自如,不僅是繼方大同以來華語樂壇難得一見的異類,在內地也是鶴立雞群,辨識度極高。
不過,專輯做得好不等於鏡頭前也能保持同樣的表現,這也是業界對他跑上“我歌”舞台踢館的一大擔心。一來制作人出身的歌手,從幕后轉往幕前,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二來,《我是歌手》和《中國好歌曲》這類型的電視音樂節目,嚴格來說應該算電視綜藝真人秀,節目組關注的重點並不全在音樂上,或者說,重點不僅在於聽,還在於看。
為了滿足和吸引電視及現場觀眾,這類節目的走紅必須依次滿足以下三點:娛樂觀賞性、帶有互聯網基因的流行傳播性、最后才是音樂可聽性。你要在這上面吸引眼球,歌唱得好不好,甚至嗓門是不是夠大都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夠不夠“作”,會不會“來事兒”。譬如要滿足第一點,得看你服裝造型夠不夠浮夸出位,故事講得夠不夠煽情,台上敢不敢玩兒嗨﹔要滿足第二點,得看你平時會不會“賣萌”“賣腐”,場外花邊夠不夠多。
據此標准,李榮浩跟前兩點根本搭不上邊,而且他的歌也不是像汪峰那樣可以在台上激情燃燒,把觀眾都噪起來的,原本猜他要翻唱老崔的《快讓我在雪地裡撒點野》,沒想到他只是規規矩矩地選了自己寫的《模特》(一百個現場觀眾裡估計會唱的不超過十個人)——但他翌日依舊成了微博與朋友圈的焦點。只是這個上頭條的原因有點令人哭笑不得,他是以一個被委屈的“受害人”形象而走紅的。
網友們覺得他受到了不公待遇,不僅因為現場觀眾對他的投票認可低於他的台上表現水平,更因為大家敏感內地老江湖們對他的“排斥”,多少對這個老實巴交的才子新人表示同情,繼而轉化為輿論上的支持。
“Anti-Fans”是一種新的陣營,據介紹是那些反對特定藝人並進行攻擊的觀眾群。Anti-Fans有不少是具有互聯網基因和流行傳播性的80后、90后,於是“支持李榮浩”與“反感大姐大”就這樣被細分了出來。李榮浩也因被冠以“新生代代表”得以在網上擴散至許多原先並不屬於他音樂陣營裡的領域。
當然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我歌3”開播以來並沒有營造出太多亮點,像過往如尚雯婕、林志炫、韓磊、鄧紫棋這些可以在舞台視覺上,或是網絡傳播上予人驚喜,能主動營造多個話題的人物,這季暫未見到。反而令在台上老老實實唱歌的陳潔儀和李榮浩征服了人心,成為話題焦點。這一趨勢未必是眼下電視節目之幸,但長遠來說,希望可以成為音樂之幸吧。
□郵差(樂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