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人民網評:一味封堵“專車”有懶政之嫌

李泓冰

2015年01月20日16:2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滴滴打車、一號專車之類,借微傳播的爆炸式傳播力度,幾乎席卷全國網友。在不少微信群,打車紅包之類,也成了爭搶的福利,哪怕搶到三五元,也都沾沾自喜。忽然有人提醒,搶到了如果幾天內不用也就作廢,大家恍然大悟,“好麼,人家惠而不費,我們卻成了義務營銷員了!”

有打車軟件鳴鑼開道,原本不具備出租車運營資格的所謂“專車”,風行大中城市。盡管價格比一般出租車貴兩三倍,但叫車容易,且免費送水,手機免費充電,雨天撐傘護送,還幫著搬運行李,服務態度好,車況好,又是大奔、寶馬、奧迪之類的好車侍候著,讓乘客覺得“倍有面兒”。

這是又一件“微”時代催生的新鮮事兒。

見“微”而知著。被“微”的專車之屬,讓曾經高枕無憂的出租車行業以及行業中人,感到岌岌可“危”,深受“威”脅。北京、沈陽等不少地方交通管理部門甚至將“專車”直接定義為“黑車”,表示要嚴加查處。不少出租車公司也抗議“專車”擾亂了市場秩序。盡管“專車”運營方,以自己屬於“汽車租賃+勞務代駕”打包服務來自辯,但於法無據﹔確實有些“黑車”司機,搖身一變就成了“專車”司機﹔專車營運的資質難以認定,必然出現“妾身未分明”的尷尬。

但是,打車軟件非但沒有因官方打壓而銷聲匿跡,反而在民間“金手指”的海量投票中風生水起。某些地方交通部門的態度,也發生微妙的變化,放低了姿態。有的以“不好說”來含糊其詞。傳統的黑車,是駕駛員開著私車,與乘客現金交易﹔而“專車”呢,牽涉到打車軟件、租車公司、乘客和駕駛員這四方交易,沒有現金交易,比較隱蔽,也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去限制——他營運於法無據,你要查處也於法無據。

無堅不摧的市場力量,常常超出管理者想象。

百姓出行,事關城市安全,事涉已經瓜分殆盡的利益“蛋糕”,因此,管理部門的糾結,出租車公司的憂懼,出租車司機的憤懣,都容易理解。

不過,有一把利刃,可以破解此局的困惑。在談及中國未來改革路徑時,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明確了,在資源配置上,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目前,市場的手讓“專車”大行其道,管理方是否要因為法律有空白、利益方有抗議而一味去打壓呢?

出租車行業因為被界定為公共交通的補充,擁有行業特許經營權,名正言順地成為壟斷行業,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出租車公司也坐擁厚利,有的地方,據說一份出租車特許經營証便能賣出50萬元。連出租車司機也成了受害者,對居高不下的份子錢嘖有煩言。至於乘客的出租車體驗,則逐年遞減,打車難、拒載多、車況差,讓出租車成了形象最差的行業之一。

仔細分析一些口碑不佳的行業,多因壟斷為人詬病。缺乏市場競爭機制約束,壟斷企業就必會放鬆內部管理和技術創新,也就必有不當厚利、效率低下和服務態度差。自十八大以來,政府放棄了多個領域的行政定價,將相關價格交由市場決定。非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放開了,鐵路貨運也開始試點市場定價,僅2014年上半年,政府先后放開了26項商品和服務價格。

那麼,出租車行業的壟斷地位,憑什麼就不可撼動呢?

在事關國計民生、社會穩定的領域,我們確實需要有一錘定音式的國有企業,這也包括公共交通。但是,出租車行業畢竟與公交車、地鐵等不同,作為公交補充,它帶有一定的“私用”甚至“奢侈品”色彩,並非人人用得起。在這一行業的資源配置上,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並及時出台法律法規予以規范,除了傷害了某些特定企業的既得利益,受益的將是有市場需求的消費者,以及被“微”時代催生的新生行業,何樂不為?

中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其要旨是行政權力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為“革自己的命”謀篇布局,涉及利益調整和制度創新,難度更大、涉及面更廣、涉及的領域和碰到的問題更深刻。

哪裡需要“自我革命”?往往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反復堆疊的所在,問題導向改革,問題倒逼改革。因此,在怨聲載道的出租車行業,如果政府部門一味封堵“專車”,甚至可以看作是懶政、惰政的表現。隻有行政力量拱手避讓市場,才能從根本上抽離壟斷的肥沃土壤。

當然,尊重市場看不見的手,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專車”與“黑車”之爭中,政府要做的,是保護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相關法律法規也亟待跟進,為市場機制作用正常發揮保駕護航。

為此,可能會有“壯士斷腕”之痛,然而,連國務院都痛得,一個出租車行業就痛不得?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