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觀點>>正文

環球時報:中國治理模式的三大要素

李世默

2015年01月20日09:17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李世默:中國治理模式的三大要素

  21世紀是一個在改革中競爭的時代。能成功改革的國家將是贏家,改革失敗的國家將是輸家。我想說,在這場改革競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在全球大國中脫穎而出。

  中國的治理模式有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賢能治理。這是理想狀態,賢能治理也會出問題。中國選賢任能的模式,就是中國的官員來自於草根,最有能耐的人通過這個體系,最終進入中國的最高治理階層。

  二是實驗治理。中國幾十年來推行很多政策,都是從小地方先試起來。成功了就讓其他地方學習,然后才是全國推廣,失敗成本較低。這樣的實驗治理隻能在中央集權的國家才能實現,在美國不可能。

  三是回應治理。有沒有能力回應人民的需求,回應制度到底健康不健康。據我了解,中共其實有非常復雜和有效及時的反應機制。

  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也面臨巨大挑戰。其中,中國經濟模式走到現在創造了巨大財富,但這個模式要改,因為環境變了,經濟結構變了。可是在改變過程中增長率就會下降,又會引發其他問題。這個平衡怎麼掌握,很難。

  而我覺得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了中國幾十年來最大膽的政治改革。很多人把政治改革的定義定死了,認為隻有往某種方向去改變的政策才叫政治改革,朝其他方向做的改變,再巨大也不叫政治改革。但如果把政治改革作為一個中性詞,就是對政治體制“動刀”,對政治體制做質的改變,我想三中全會是一個裡程碑。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權力分配發生了巨大變化。三中全會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家預算,以前中國的國家稅收隻有一半在中央政府手裡,這次把它變成了全國的預算,這是巨大的權力再分配。

  二是黨紀和國法的權力分配發生了巨大變化。三中全會對中紀委進行了重組,把地方紀委的決策權力從地方黨委那裡抽出來。

  三是黨和國家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認為三中全會把人大、黨中央、國務院這傳統“三駕馬車”的格局打破了。國家成立了很多領導小組和委員會,都是黨中央在領導。這是一個巨大的政治改革。中國共產黨走到了中國國家治理的前台中央。

  四中全會通過依法治國繼續並鞏固了政治改革的方向和格局。很多人把新中國的60多年分成兩個30年,我覺得三中全會啟動了第三個30年。第三個30年最重要的兩個方向:一是政治治理的完善,一是全方位民族復興。

  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經歷的政治、經濟變革,幅度和深度遠遠超出幾乎所有其他國家。為什麼?我認為這是中國政治體制的獨特性質的結果。在中國,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共本身就是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國是世界上大國中唯一的一個擁有這麼一個獨立於社會又同時來自於社會的政治力量。這個機制就是中國改革的原動力。▲(作者是上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歐工商學院校董,本文是作者在清華大學的公開課摘要)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