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驚奇之心》:【美】雷切爾·卡森著,【美】尼克·凱爾什攝,王家湘譯﹔接力出版社出版。 |
開欄的話:
愛書者、讀書者眾,知其如何成書者寡。一本書從策劃動意,到端坐於書店之中靜候讀者,這中間的百般經歷,是書緣書情中最不為廣大讀者所知,卻又自有其冷暖的故事。
“做書者說”欄目,邀請策劃者、裝幀設計者、文字編輯等“做書”的人,與您分享個中滋味,為各位的閱讀增添另一種維度與溫度。
如果說《寂靜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那麼《驚奇之心》便是一串溫存的叮嚀,點點滴滴,窸窸窣窣,寧靜而恬淡。作為《驚奇之心》的編輯之一,我與作者雷切爾·卡森(Richal Carson,1907—1964)真正“結緣”,還是4年前偶然在雜志中讀到關於其代表作《海洋傳》的書評。讀罷方知,卡森是世界著名自然文學作家,是傾其心血寫作並積極促進現代環保事業的人。於是,我連忙找出她的成名作《寂靜的春天》和《海洋傳》細讀。
不久,在美國一家文學代理公司的書目裡,我驚喜地發現卡森的名字和這本《驚奇之心》(The Sense of Wonder),於是立刻給相關代理者寫郵件,希望確認該書版權是否已經售出。大喜過望的是,該書版權居然還在,而且還收到代理寄來的一本台灣中文繁體字版《驚奇之心》。
收到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后,我一口氣就讀完了。不同於卡森帶有科普性質的自然文學作品,《驚奇之心》是一篇輕鬆、優雅而又感人的自然散文,我完全被卡森的文字以及她所營造的生動、充滿魅力的大自然所吸引。當時我就想,要是我有一個孩子,而且能和其一道再次發現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那該有多美妙啊!就這樣,我第一次有了想要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我認識的人的沖動。這本小冊子確實有點亮人心的力量,它讓我重新發現身邊的一草一木原來都那麼有生氣,眼前的世界頓時亮了起來。
當然,我也覺察到出版這本書的難度和風險。這本書是卡森生前未能出版的作品,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它是一篇8000字左右的自然散文。隨后,我得到了美國原版的《驚奇之心》,發現美國哈珀考林斯出版社將其做成了一本非常精美的書,著名攝影家尼克·凱爾什為其配上了自然攝影作品。顯然,英文版用這種圖文並茂的方式彌補了該書文字篇幅的單薄。此外,自然散文類圖書在市場上比較冷門,接力出版社從未出版過這類圖書。然而,書中的那句話始終縈繞在我耳畔,那就是“倘若我對仙女有影響力,我會懇求她賜予世界上每個孩子驚奇之心,而且終其一生都無法被摧毀,能夠永遠有效地對抗以后歲月中的倦怠和幻滅,擺脫一切虛偽的表象,不至於遠離我們內心的力量源泉”。就這樣,我下定決心將這本書帶到出版社裡的選題論証會上。
不出所料,這本書引起了爭議,與會的同事們雖然很重視和敬佩卡森,也為這本書所打動,但篇幅過短、自然散文類圖書在市場上遇冷等問題都是大家所擔憂的。欣喜的是,幾經討論,我們還是決定冒險一試——畢竟,每個人都為這部作品崇高的理念和文字之美所折服,我至今還記得總編輯白冰情不自禁地在論証會上朗誦起書中開篇的文字。
正式決定要做這本書了,我們首先開始調研,鎖定該書的核心讀者群。事實上,說到自然文學,除《瓦爾登湖》外,能廣為我國讀者熟悉的少之又少。也是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王家湘翻譯的《瓦爾登湖》頗受讀者好評。於是,我輾轉聯系上她,成功邀請她擔任本書翻譯。
選定譯者之后,我們開始尋找合適的文章來充實這本書,這也是此次出版最大的難點。在慢慢尋找的過程中,我幸運地擁有了一個能陪著我重新發現“驚奇之心”的孩子,雖然這耽擱了出版進度。但也是在這期間,我讀到李學軍撰寫的書評《回家的路》,並且記住了她編輯的“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及譯者首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程虹的名字。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待《驚奇之心》出版程序重新啟動時,自然文學的社會關注度已大大提升。與此同時,我發現程虹教授撰寫的《尋歸荒野》一書的導言,正是不可多得的介紹美國自然文學的美文,而且文中直接提到了卡森。幾經輾轉,程虹教授同意正式授權我社使用這篇導言。那麼約請誰來寫序?大家一致認為,讀者美譽度高且創作意象總是離不開大自然的作家遲子建最為合宜,總編輯白冰親自約稿,遲子建也在閱稿后欣然寫就動人的《聽海的心》。
今年是卡森逝世50周年,上海譯文出版社為《寂靜的春天》出版了50周年紀念版。此次接力出版社《驚奇之心》中文簡體版的適時出版,相信將有助於更多讀者關注這位偉大的自然文學作家、關注自然之美,並提醒自己葆有一顆“驚奇之心”。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3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