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錢江晚報:最怕的還是“罵不怕”

劉雪鬆

2014年11月25日04:41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最怕的還是“罵不怕”

  沒被穿過小鞋的人,是無法體會鄭州市市長馬懿的秘書回應媒體這句“罵罵無妨”所包含的進步意義的。

  盡管網友“大花貓”的《致鄭州市長馬懿的公開信》,只是埋怨,只是建言,但以市長馬懿的署名,發布在鄭州市政府官網上的《致鄭州市民的一封信》,依然是把這樣的吐槽當成罵聲來聽的。沒有因為忠言逆耳而裝聾,也沒有因為網友指名道姓告誡“許多人在埋怨你”而查網封號,坦坦蕩蕩地承認網友所指的鄭州空氣污染問題“是現實的、是客觀的”,“建議是富有建設性的”﹔表態“作為人民政府,我們應該認真對待、認真吸取”。這種包容的姿態,以及公開回應的坦然,既是敬畏的,也是務實的。

  其實中國的任何一個省會城市,與京津冀的霧霾相比,都屬於小霧見大霧。網上有句夸張的調侃說,伸手能夠看得見五指,你都不好意思說在北京。

  百姓對於空氣染污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是通過跨地區的“服霧”多少來比較各自的幸福程度的。跟歷史的縱向比,民眾的“霾怨”情緒,是與霧霾天氣總量的快速提升而與日俱增的。霧霾這玩藝兒,怎麼比都行,但絕不能橫向比。橫向比出來的空氣質量幸福感,跟比爛無異。因此,網友以公開信的形式向市長“發難”,既有討回藍天的權利訴求,也有著各掃門前雪、各驅頭上霧的責任情緒。

  但“罵罵無妨”的進步,對於網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人們期待鄭州在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上,少說些務虛的話,多拍些承諾的胸。甚至,希望官員能夠把空氣的清潔度,與頭上的官帽挂起鉤來,干不好就走人。這話聽起來有些“得寸進尺”,實際上表明了民眾對於空氣污染的深惡之痛,也反應了權力對於改變空氣質量的決定性因素。

  誠如馬懿市長在給鄭州市民的一封信中所言,治理大氣污染是一個歷史過程,但政府責無旁貸。而事實上,這個歷史過程,恰好是權力對於大氣污染與經濟發展猶豫不決的歷史,是法治放縱大於強制治理的歷史。最突出的一種現象便是,在一些地方,污染企業不僅被政府當成發展經濟的政績因素暗中強引強推,而且能夠莫名其妙地辦出環評合格的報告。而一抓空氣污染,則首先想到的是拿農民焚燒麥秸下手,罰起來刀刀見血。

  “大花貓”寫給鄭州市長的信,所建之言未必句句合理,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部門就可以依然停留在虛心接受、繼續論証的老調上天天唱,反復彈。不怕“罵”固然可貴,但對民眾吐槽最好的回應不是虛心接受、承認錯誤的姿態,而是一條一條實在有力的措施。民眾最擔心的不是不怕罵,而是罵不怕。

  吐槽面前不裝聾,只是權力應有的倫理與涵養。把大氣污染與官員烏紗聯動起來,才能真正讓權力感到挨罵是件非常不妙的事,也才能真正在如坐針氈的決策中收獲民意傳遞的毫無裝扮的高潮。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