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全國美展還是藝術家成名的唯一途徑嗎

2014年11月01日15:12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全國美展還是藝術家成名的唯一途徑嗎

  已伴隨新中國走過65周年的全國美展,每五年舉辦一次,它以其獨特的視覺文化審美地見証了共和國建設與發展的光輝歷程,展覽自誕生以來集中展示了一大批體現時代精神風貌的精品力作,也讓許多曾經默默無聞的藝術家走向個人成功的舞台。

  然而隨著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舉行,因其評選機制、評委標准所產生的爭議也甚囂塵上。作為中國最高規格、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美術作品展覽,全國美展還能否成為藝術家成名的唯一途徑?

  郭潤文(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院長):目前全國美展已經不是唯一能吸引藝術家參與的展覽形式了。如今相較過去,展覽除了全國美展和專題展覽外,還有策展人辦的展覽、畫廊的展覽等,展覽樣式與方式很多,許多藝術家參展途徑多樣化,許多藝術家傾向於參加邀請展、專題展、商業展等,因而不像以前那麼踴躍參加全國美展了。

  王智遠(當代藝術家):我同情所有參加所謂的“全國美展”的藝術家,藝術家在耗費自己的寶貴精力,國家也在浪費寶貴的納稅人的金錢。那不是創新,而是一個完整的虛偽的流程。

  王仲(中國美協官方雜志《美術》主編):從近20年來四屆全國美展增設的畫種來看,藝術設計、陶藝、動漫等以往在純學術殿堂內很難找到一席之地的畫種紛紛出現,體現出新時代美術變革之下,全國美展更貼近收藏市場和應用市場的思路。

  宋永進(批評家):許多參展畫家為了盡快實現入選和獲獎的目的,往往走捷徑,舍去了艱苦的中間環節,而依照評委的審美口味,或套用、或借用、或挪用,從模仿直接進入 “創作”,完全缺乏獨立的思維、獨特的體悟和獨有的表達,喪失了個性和自我。“精湛”的技術背后,是思想的貧乏、精神的空白和靈魂的缺失。藝術家個人的名利欲望日益膨脹,學術門派之間的勢力博弈,藝術小圈子之間的利益角逐等等現象自然也難免滋長。

  徐累(當代藝術家):“年輕藝術家可能會受到老師的影響,會受到藝術史影響,也會受到時代范例的影響,難免會焦慮急躁。獨立、主見和根基,對任何一個藝術家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相比我們這一代成長經歷,被人認知隻能靠全國美展,標准單一,現在的年輕藝術家應該說是生逢其時。”

  謝媛 整理

(來源:新民晚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