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
如無意外,連續創造史上首次“五連跌”、“六連跌”的成品油價,將於本周五迎來史上首次“七連跌”。(10月30日《新京報》)
油價的下跌,一方面能夠降低相關產業的經營成本,有助於經濟發展,另外一方面,整個社會的CPI也將因為油價的下跌而保持穩定。更讓人欣慰的是,從次數來看,自去年3月份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形成以來,降價次數也完全超過了漲價次數。據統計,今年成品油零售限價即經歷4次上漲,11次下跌和6次落空。去年3月油價新定價機制實行以來,成品油將統共下調17次,下調頻率超過上調頻率6次,且下調幅度遠超上調幅度近千元。客觀來說,成品油定價機制形成以來,總體上能夠確保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的漲跌比例。
然而,有兩個問題卻總也繞不開。一是,國際油價從6月份跌到現在跌了約30%,國內才跌百分之十幾,即國際油價與國內成品油的價格在跌幅上,並不是完全一致,這如何解釋?二是,現在的國際原油價格大約在80美元左右,而在2009年、2006年,國際油價也多次在80美元上下徘徊過,可是,如果我們對照“那些年”市場上的成品油價格會發現,現在的成品油價格仍然在高位運行,即面臨一個“怎麼跌都跌不回去”的現實。
就現在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而言,即便是跌的次數超過了漲的次數,跌的幅度也超過了漲的幅度,似乎也緩解不了公眾的隱憂——如果國際油價回到今年春季或年初的水平,會不會意味著將迎來漲幅更大、頻率更高的“N連漲”?這樣的漲,如何能排除“報復性”?或者直接可以問,如果國際油價回到110美元左右或以上,我們的油價會不會再創歷史新高?
從某個角度而言,油價的“七連跌”並非完全是市場的勝利。雖然說現在的“油品”已經和幾年之前提高了許多,國四標准基本取代了國三標准。但是,在石油石化經營體制的現狀之下,這樣的“七連跌”很可能預示著更危險的漲價,而這樣的擔憂,離不開公眾對於石油及石化經營的壟斷性質疑,離不開當下我國成品油價格仍然位於一個高位的現實。
(王傳濤)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