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新華每日電訊》國際觀察刊登記者報道:《油價大跌雙刃劍,幾家歡樂幾家愁》。本周三,《環球時報》國際論壇刊發社評《油價狂跌未必能動搖普京執政根基》。
如果不是看這兩篇文章,我真還沒有太關注油價大跌、油價狂跌這件事情。或許不僅僅是我沒有過多關注油價,發改委大概也沒有對此有相當程度的關注。《環球時報》社評說:“世界原油價格在過去的4個月內急劇下跌約25%,從每桶約110美元跌至每桶80美元左右,油價走向的地緣政治沖擊力得以顯現。”新華社報道隻說“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國際油價近期大幅下挫”,通篇未提油價具體下跌多少。比較而言,用世界原油價格4個月下跌近四分之一的具體數字說話,要比僅說“油價大跌”不說數字強得多。
發改委關注了嗎?至少我們從發改委制定的國內油價下調幅度上,看不出國際油價已經大跌、狂跌。不是一直說國內油價與世界原油價格聯動嗎?不是說中國已經有一半以上石油是依靠進口嗎?怎麼到了國內漲價時就又是“聯動”又是“進口”,當世界油價狂跌、大跌時,我們這裡既不大談“聯動”又不大講“進口”了?我當年質疑中國石油進口在世界油價便宜時不多買,貴了反而大買,害得國內油價連續攀高,居高不下,很是得罪了一批中國石油界的進口商人。后來我才知道這個水有多深,關系到什麼人的根本利益。因此,學乖一點,少談一點油價,甚至忘掉油價,假裝高油價與我們沒有關系。
看到新華社報道、《環球時報》社評世界油價大跌、狂跌的標題,禁不住看了一下文章,記吃不記打,又想談一點有關國內油價的問題。假如允許對新華社報道的標題做一點小的改動,我以為可以改為:油價大跌雙刃劍,萬家歡樂幾家愁。石油同其他商品一樣,無非是生產和消費,賣方與買方兩大家。具體地說,生產和銷售石油的也就是幾個國家、地區或幾大公司,而消費石油的何止萬家?國內情況也是如此,幾家石油公司生產銷售,億萬家消費。油價大漲,幾家歡樂萬家愁﹔油價大跌,理應是萬家歡樂幾家愁。我的那些石油朋友們最近可能有點愁,好長時間沒有音訊了。
有一個關於石油的想法,雖然沒有考慮十分成熟,但又想拋磚引玉,對發改委和石油界人士談一談。不管中國地下有多少石油、天然氣,總體上講,相對13億多中國人,以及我們的子孫后代,還是數量十分有限的。我們講活在當下,雖然可以不管自己死后的事情,但從國家民族大義出發,似乎又應當想一想這個問題。在世界油價非常便宜時,我們是否適當加大進口,減少國內油氣開採,反正也是埋在自己的土地下面,留給子孫吧。現在用光了,將來子孫要用就必須花大錢從國外買了,不是嗎?你家裡沒有的東西,價格一定是受制於人,我們靠大量出口換了四萬億外匯儲備,還得交給外國人用,卻污染了自己的空氣、水和土壤。如果能夠想明白這一點,想透徹這一點,在國際油價對我國有利時,放慢自己的開採速度,對中華民族未來幾百年的生存和發展勢必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