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青報:“工資上漲傷害論”,貌似專業,實則冷血

李曉亮

2014年10月21日09: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工資上漲傷害論”:貌似專業,實則冷血

  誰都不是活在無菌真空,所以任何一句結合書面理論與社會經驗的話,都有一個與之契合的現實語境。而剝落抽離了特定的時空語境,多數在理想情況下“本應如此”的妥帖表達,最好情況也不過是淪為一句正確而漂亮的廢話﹔少數情形下,甚至可能產生讓聽眾反感的與其語義初衷適得其反的反向社會效果。

  比如日前有專家指出,“工資上漲現象是好事,但過快上漲也意味著有過多的企業會變得困難。如果過快的話,的確會傷害我們的經濟,有點承受不起。因此,我們並不需要工資無限制上漲。”

  其實稍懂一點兒經濟學常識的,都知道僅從“用工成本和員工薪資關系”,從“企業薪資成本與整體經濟關系”角度看,從純理論角度講,這樣的觀點一點兒都不新。員工工資上漲過快,人力成本導致的企業用工成本飆升,先是影響企業發展,直至拖累整體經濟增速。這是經濟學上最簡單明晰的一條邏輯鏈條,沒有大的問題。

  但“社科院副院長:工資過快上漲會傷害經濟”這個簡單凝練的新聞標題,還是惹惱了一大票人。不信你可以從數十萬跟帖中,聽取罵聲一片。這是標題黨的斷章取義,曲解了專家意思嗎?也不全是。因為這個短短百十字消息,估計本就摘取節選的專家觀點片段,在這個問題上,專家確實側重表述的是“工資上漲過快傷害經濟”這層意思。

  但,這顯然也是剝離了原始受訪語境的:可以推測媒體大致是需要一個類似觀點,才會就這一角度採訪專家,然后著重摘取了相關觀點作為理論支撐。這是特定新聞的特殊語境,而這與看新聞的受眾無涉。所以,網友不算曲解。

  但專家還是挨罵了。這就要再進一步分析,專家從學術理論角度得出的應該是站得住腳的“專業靠譜”結論,為何還會惹惱看新聞的一干網友?這就又要繼續深挖,必須結合更深廣維度的現實語境去理解了。

  從邏輯上分析,此語挨罵,肯定是網友對工資的現實觀感與專家的理論語境不匹配,認為專家不說“人話”。而不匹配情形,也不過下面幾種排列組合:一是工資上漲不快,甚至沒有多少上漲的感覺﹔二是即便有所上漲,后果也不會如專家說得這麼聳人聽聞,比如“傷及經濟”﹔三是就算理論上會“傷及”,那麼也該有別的宏觀政策和經濟調控保障手段,而不是不接地氣不體恤民情地胡亂發言打壓工資上漲。

  具體分析,這三條應該都各佔一部分:如果從歷史維度縱向比照,現在工資具體數額絕對比十年前或更早時要高得多。但水漲船高這和三十年改革發展的整體經濟環境密不可分,這是必須要漲的,工資漲幅和企業發展是步調一致的。而如果對比這段時間的通脹因素,工資跑不過CPI,或許就能理解為何民意對“漲工資”基本無感了。而且,從世界范圍橫向比較,大部分民眾薪資福利水平一直是超低甚至是負福利狀態。基數本就很可憐,何來“上漲過快”之說?

  再者,多數情況下,不管是企業還是整體經濟發展,薪資成本佔比並不是主要的,絕沒到“危及經濟”的程度。當下經濟下行壓力下,民眾更是有切膚之痛,這時不思企業和經濟重創新調結構的升級轉型,不在財稅金融等宏觀政策上減稅讓利,為企業減負,為民眾讓利,反而盯著民眾本就可憐的工資發言,這不惹人罵娘才怪!

  這就是“工資上漲過快傷及經濟”論調為何不得民心的主要現實語境。專家不要揣著明白裝糊涂,端著裝著大談“專業問題”。經濟從來不是書齋政令上的冰冷術語,而是與民眾荷包、衣食住行同氣連枝的民生現實。不願俯身讀懂社會的發聲,貌似專業實則冷血,除了收獲嗆聲,實在想不到民眾還能回報你什麼了。

  李曉亮(四川 職員)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