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第一廉吏故土”出貪官的提醒

顧仁

2014年09月23日14: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近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深入呂梁市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調研,看到清代“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的墓塚曾兩次被嚴重破壞、目前一片荒蕪時,他發問,呂梁的傳統文化重德重廉,而且出了“天下廉吏第一”,現在為什麼出了這麼多貪官污吏?成了全國發生腐敗問題最出名的地方呢?(9月22日人民網)

山西出了個於成龍,確是山西人的驕傲。於成龍官至總督、兵部尚書、大學士,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民眾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他卒后居室中隻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這樣的高官如此清貧,被稱之為“天下廉吏第一”,實是當之無愧。

以這樣的一個“廉吏”之鄉,山西應該是“廉風”長吹,“廉氣”長存。可是,在反腐敗的斗爭中,山西卻成了落馬官員最多的地方。黨的十八大以后,山西已有30多名官員落馬,其中省部級高官7名,4名是省委常委。而在呂梁,原市長丁雪峰、原副市長張中生,也都成了落馬貪官。現時這些落馬的貪官,豈不愧對先賢於成龍?若於成龍在地下有知,一定會氣憤填膺。

現在,有人說是晉官難當。其實,當官並不在於在哪個地域就好當或是難當,而是在於這個地域的官場風氣問題。王儒林更是一語破的:忽視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是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一種痛苦的教訓。請看,於成龍的墓塚曾兩次被嚴重破壞、目前一片荒蕪,這難道就是現在官員對待廉吏於成龍的態度,對待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的態度?我們知道,在安徽合肥,人們為敬仰的清官包拯建起了包公祠,而呂梁為什麼要讓“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的墓塚一片荒蕪?忽視廉政文化傳承,忽視廉政作風建設,在這些官員的身上可見一斑。

廉政文化,是我們當今的正能量﹔廉政文化資源,是我們反腐倡廉建設的寶貴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而中國歷史上的廉政資源,同樣是我們共產黨人最好的營養品。拋棄廉政文化,隻能讓一些貪腐的官員愈陷愈深,最終走上不歸之路。

面對山西官場的“地震”,不是無藥可救,而是應該“從心”再來。王儒林就任山西以后的第一次調研,就選擇了呂梁,選擇了於成龍的故土,選擇了毛澤東、朱德、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經戰斗生活的地方,這就透露了從廉政教育入手、為黨員干部增加“營養劑”的治腐策略。因此,包括山西在內的黨員干部,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我國歷史優秀廉政文化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大力弘揚於成龍等廉政文化,以古代廉吏為鑒,不斷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同時,要吸取已經落馬貪官的教訓,做到革面洗心,堅持清正廉潔,在傳承“廉風”的同時,要做到權為民所用,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