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警惕“學者型貪官”的隱性腐敗

鄧海建

2014年08月12日13:3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7月20日,中紀委官網公布:天津市政協副主席、市公安局長武長順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組織調查。知情人透露,武或涉嫌利用專利在天津交通領域牟取不正當利益。武長順擔任交通管理局長11年,擔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長11年﹔發明的34項專利與智能交通等領域相關﹔而掌握其專利的公司多有公安背景,經營范圍也與其管理領域多有重合。

官位守得好,學問做得強——如此左右逢源的事,往往被一些貪腐落馬的問題官員輕易搞定。民眾以為他們是“學而優則仕”,殊不知其不過是“仕而優則學”:有了官位,混個學問的帽子,既便於升遷,又能從“科研”中撈到便利,一出場還有滿場點贊聲……這簡直是個無本萬利的買賣。於是,少數“仕而優則學”官員終於靠權錢催化,速成而生“學者型貪官”。

“學者型貪官”落馬的案例已有不少。若干年前,先有四川省原副省長李達昌挪用財政部1億元專款,后有農業部財務司原司長孫鶴齡涉及藍田股份造假。前者是在回母校重執博導教鞭之后事發被捕,后者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財務專家,論著幾多。還有最典型的例子,身為教授、兩次中科院院士候選人的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兼運輸局原局長張曙光,當他因涉嫌受賄站在審判席上的時候,其背后顯赫的學者身份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直到他在法庭上自稱當年收受企業2300萬元,是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一時輿論嘩然。

客觀而言,有學問,敢擔當,善研究,勤思想,這樣的官員自是社會之福。甚至某種意義上說,“學者型官員”更為儒雅良善,在官德層面更富自律精神,出事的概率會更小些。但一些例子卻顛覆了公眾的美好想象。那麼,為何一些“學者型官員”沒有反腐免疫力?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少數官員是假學者、真貪官,不過是蹭得一個學者身份,便於長袖善舞,活脫脫南郭先生而已。他們的腐敗也屢屢創新,隱蔽性強而超脫一般人的認識,尤需值得警惕。

可見,雅賄是一種貪,學者也可能是貪腐路徑。隻有真正將公權力送進制度的籠子,“學者型貪官”才無計可施、無新可創。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