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面對天災,不少愛心人士都積極捐錢、捐物幫災區渡過難關。但是,卻有少數不法分子打著“救災”的旗號行騙。8月4日,@廣州公安綜合各種詐騙手段,整理出五種較常見的詐騙形式,予以發布,並提醒廣大市民多加注意。(8月5日《信息時報》)
每一次發生地震的時候,都會有不法人員打著“救災”的旗號去行騙,而每次都會有成功者,都會有受騙者。如其說是受騙者的防范意識不強,倒不如說是監管不力。面對“地震詐騙”我們不能隻有“預報網”,更要有“監測網”。
騙子行騙的手段並不高明,無外乎這麼幾種渠道:一是,網上發帖求助﹔二是,開展義賣賺錢﹔三是,短信呼吁捐款。筆者發現一個問題,對於這幾種行騙的手段,監管部門都是知道的,此次地震期間,很多地方的公安機關都發布了預報信息。但是,僅僅有預報顯然難以阻擋騙子騙人的丑惡。我們更應該在監管上做些事情。
發帖求助需要扎口管理。眼下,網站眾多,在這些求助信息裡,有騙人的,也有真實的。如果完全不允許發布求助帖子,這似乎有點因噎廢食的意思。對於災難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打造一個更加專業的平台。可以由國家民政部建立一個“求助專業網站”,讓有需求的人們都到這一個網站上去求助,這樣有利於監管。網站管理人員對需要發出的帖子進行核實和審批后進行統一發布。愛心人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在這個網站上尋找適合幫助的對象。
義賣活動需要進行審批。前段時間,內地的幾個聾啞人到香港街頭募捐,被香港有關部門刑事拘留了。為什麼?這是因為在香港開展義賣義捐,並不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的,需要對活動進行審批,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確保愛心不被欺騙,錢款妥善使用。而在我們這裡,義賣義捐成了純民間的事情。商場可以隨時義賣,個人可以扛著箱子到街頭向民眾伸手。究竟義賣了多少?究竟募捐了多少?隻有他們自己心裡最清楚。這筆錢是不是用到了救災上誰也說不清楚。其實,對於這樣的義捐義賣我們也應該有所約束,審批后可以安排專人進行現場監督。
短信賑災需要實行過濾。每次遇到災害的時候,有關部門也會借助短信平台發布一些倡導獻愛心的短信。但是,騙子正是借助於這樣的漏洞,也開始群發短信,並且留下賬戶號碼。對於這樣的短信,市民很難判斷,不捐款覺得心裡過意不去,捐款吧就容易上當。我們應該在電信環節對可疑信息進行攔截。其實,判斷起來也不難,騙子使用的手機號碼和政府部門的必定會是有所區別的。可以把慈善會、民政局、賑災辦的短信平台進行整合,凡是這些平台之外發出的內容有“賑災”、“捐款”等字樣的信息就要進行嚴格過濾。
災害面前,我們的愛心就是讓同胞走出困境的力量。別讓這些不法人員骯臟了我們的愛心。而對於有關部門而言,就不能僅僅有個“預報網”,更需要有一個“監測網”。如果“地震詐騙”治理不好,這就會讓愛心畏懼“狼來了”,傷害的就不僅是愛心,還會是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