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專欄

有機食品不是女神,也不是魔鬼

雲無心

2014年07月25日16:3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最近,《財經》雜志發表了一篇《有機食品真相》,指出“科學試驗並未証實有機食品更‘安全、健康和營養’的說法,所謂‘零污染’更多是營銷的噱頭”。在有機食品產業和推崇者紛紛表示不服的時候,英國《營養學期刊》發表了一篇文獻綜述,結論是“有機產品中的抗氧化劑含量更高”,許多人甚至進一步解讀為“推翻此前有機食品和常規產品營養上無差別”的結論。

有機產品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中國,對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關注,使得有機產品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形象輕易獲得了許多認同——即便是價格貴得離譜(中國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的價格差異遠遠高於國外),也依然備受青睞。

對有機產品的爭論中,最常見的方式是“你說營養,他說安全﹔你說安全,他說口味﹔你說口味,他說營養與安全”。要平心靜氣地討論有機產品,需要把問題的各個方面分開——營養、安全、風味、價格,分別討論,才有意義。

食物的“營養”本來就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定義,通常比較“營養”只是針對某些特定營養成分的含量。農作物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品種、土壤、氣候、肥料等等——有機產品之間,或者常規產品之間,都會存在著不同。如果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拿一種有機產品和常規產品來比較,無法得出“差異是種植方式導致”的結論。因此,在匯總科學研究做結論的時候,要評估“研究質量”——低質量的研究有各種缺陷需要被剔除,隻有高質量的研究才能說明結論。《營養學期刊》上的綜述,就有學者指出“沒有剔除低質量的研究”。此外,某些成分有差異,並不意味著“營養上有差別”——在此前的一些綜述中,絕大多數營養成分無差別,也發現有機產品的“含氮量”等指標稍微高一些。但是,這些差異並不大,而且這些指標在營養上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也無從判斷。所以,不管是學術界的主流共識,還是主要國家監管部門的態度,都是“有機食品在營養上與常規產品沒有差別”。

因為有機種植不使用化學農藥,所以要檢測“農藥殘留”,常規產品“被檢出”的比例會更高,而理論上有機產品不應該被檢出。有機行業和愛好者經常暗示的是“農殘意味著不安全”,而這完全是一種誤導。隻要農殘符合標准,就不會帶來安全問題——對於兩種都不存在安全問題的產品,說誰比誰安全並沒有意義。如果要拿“農殘超標”作為理由,實質上是用“合格的有機產品”去跟“不合格的常規產品”相比,思路就是錯的。因為“有機產品”並不自然“合格”,有機產品也使用農藥,只是不一定在通常的“農殘檢測”項目中。而且,有機種植允許使用的農藥效率一般不夠高,所以可能需要更大的用量和更高的使用頻率。如果進行檢測,同樣可能會出現“檢出”和“超標”的結果。“規范種植的常規食品和有機食品都沒有安全性的問題”,也是學術和監管共識。

農產品中的某些成分會受到種植養殖方式的營養,從而影響風味口感,這並不令人意外。不同地區、不同品種、不同種植養殖方式的同類產品,在風味口感上也不盡相同。所以,有機產品比相應的常規產品“更好吃”並不完全是心理作用。消費者願意為此付出更高的價格,也無可厚非。

對有機農業最大的反對是其高成本和低產量。而有機愛好者也可以找出一些例子來說明“有機種植不一定產量更低”。有機種植與常規種植的差別,只是常規種植可以採取更多的手段,但這些手段只是“可以採用”,而並非“必然採用”。在特定的土地上,有機種植的產量可能不比常規種植低,但總體而言,有機種植需要的成本高而產量低總歸是事實。

有機種植不是魔鬼,也不是女神。消費者有不同的需求,不管是為了口味還是心理,願意多花錢購買有機產品都合理合法。需要反對——甚至通過監管來禁止的,只是違背科學事實的虛假宣傳。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