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觀點1+1

違紀副省級"連降7級當科員"好歹還是干部

蔣萌

2014年07月17日15:2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違紀副省級“連降7級當科員”好歹還是干部

背景:中央紀委16日上午連發處理三名省委常委的情況通報,雖然均被開除黨籍,但公職處分“待遇”各有不同。其中,雲南省委原常委、昆明市委原書記張田欣被降為副處級非領導職務﹔江西省委原常委、秘書長趙智勇則連降7級,降為科員。

新京報發表胡印斌的觀點:從高高在上的副省級,驟然降至普普通通的科員,與剛剛入職的大學生為伍,這樣的處分,因其本身具有的戲劇性效果,引發網民圍觀。這樣一個曾經滄海的高官,會當什麼樣的“科員”,他能服從管理嗎?其上級又是否敢管理?在名義的連降7級之下,他原有的那些配套待遇,會統統取消嗎?至於具體的工作安排,想必更是讓人“頭疼”的事。和這樣一個曾經需要“仰視”的高官共事,讓他負責打印材料還是接待納稅人辦業務?無論哪種情形,想起來都有點“違和”感。既然降級,就必須不折不扣地真降,無論怎麼難以適應身份的轉換,在“科員”之位,就隻能做普通的科員﹔而不能名義上降了,實際享受的待遇卻沒降多少。

小蔣隨想:雖然一擼到底,但好歹還是干部。這和別把豆包不當干糧是一個道理。相比那些要在牢獄中度過余生的“同類”,嚴重違紀的趙智勇、張田欣,分別從副省級降到科員、副處級非領導職務,隻因中紀委對二人都“立案審查”而沒有“立案調查”,因而未去追究其是否違法因此未被追究刑事責任,他們還能擁有最寶貴的自由,已然屬於相當從寬的處理。中紀委對兩位違紀高官做出這樣史無前例的處理,也許是在傳遞一種震懾信號:所有的官員,別再以為可以“隻要不違法就可違紀”了,隻要你有腐敗行為就一定會受到懲罰。但組織上會採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情節不是非常嚴重的貪腐失足者,如果主動向組織坦白、交待,並交出違紀所得,組織上會採取“趙智勇式”處理方式,按紀律給予處分,不移交司法。“新科員”趙智勇和“副處級”張田欣都已過59歲,明年即將到點退休。嚴重違紀、以權謀私者,還能拿著納稅人的養老金,能有這樣的結局夫復何求?這也算是一種組織上的“人性關懷”吧。

“副部以下取消公車”,違者該當何罪?

背景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16日向社會公布。“取消副部級以下領導干部用車和一般公務用車”,標志著全國范圍公車改革的大幕正式開啟。

環球時報發表觀點:這一次的公車改革不同於以往,發動這次改革的既是自上而下的中央力量,也是自下而上的社會輿論力量。以往的公車改革可以被各地的特殊性各個擊破,最終不了了之。但這一次的改革決不可能有回頭箭。如果它推行不下去,半途而廢,或者打了巨大的折扣,名存實亡,那麼中國社會將失去對整個改革的信心,這將是中國無法承受的政治代價。

華商報發表馬九器的觀點:改革的決心面對的是多年的慣性、固化的利益,一刀切下去難免會讓很多人極不舒服、極不情願、極不配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者會有之,瞞天過海者會有之,拖延不改者會有之,如此看來,百姓的期望恐怕難免落空,想在公交上、地鐵上和某某長握握手、聊聊天,大概並非易事。把“公開”用足用好,能調動起更多的力量參與其中,解決“改革者集裁判與運動員於一身”的悖論,最終推動公車改革走向成功。

小蔣隨想:如果此次公車改革得以切實執行,影響將是深遠的——全國數以百計的地級市、數以千計的縣市、數以萬計的鄉鎮的黨政領導都將告別專車,絕大多數地方領導的出行將步入“平民軌道”。倘若眾多領導轉向公交與私車出行,作風改變以及官本位形象破除將是革命性的。問題是,觸及靈魂與根本利益的改革,恐難順風順水,變通博弈不難預見。所以,必須追問:對於違規者將如何懲罰?對於按期不能實現取消一般公務用車的單位該怎麼處置?會否存在法不責眾與手下留情?有懲戒才有敬畏,有敬畏才有就范。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