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反腐捷報頻傳,與反腐形成了時空交叉火力網,極大壓縮和堵塞了腐敗分子的逃避空間有很大關系
6月30日,中共中央決定給予徐才厚、蔣潔敏、李東生、王永春4人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及問題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在建黨93周年之際,中央反腐再出重拳,四隻名副其實的“大老虎”成為引爆輿論的猛料。至此,反腐敗要“老虎”“蒼蠅”一起打已真正從承諾變成了現實。
有學者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官員貪污的額度越來越大,級別越來越高,人數越來越多,案件潛伏期越來越長,腐敗在各種空間和群體上無孔不入”,這說明我國原有的反腐體制出現了問題,已經難以應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腐敗問題。
我國的反腐機制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而從技術層面看,確實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即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腐敗者都有著較大的輾轉騰挪余地。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信息化壓縮了時間的長度,全球化壓縮了空間的廣度,原有的反腐機制如果不能適應這種時空的變化,彌補漏洞,改變策略,就很可能會讓腐敗分子溜過去,特別是那種高級別、隱藏深的腐敗分子。
這段時間我們看到,當前的反腐工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把握能力都有極大的改進。首先是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給腐敗分子以精准的打擊,讓其來不及進行權力的勾兌。徐才厚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雖然之前坊間對他的腐敗行為已有傳言,但是短短三個半月的調查時間,對這個級別的官員來說已屬罕見。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被“拿下馬”之前的一天,還在正常出席活動,甚至當天還有日常活動安排,直到紀檢部門突然行動,才使得活動不得不臨時取消。江西的姚木根、山西的令政策、杜善學,也都是如此,幾天前還在修改見報稿,還在正常出席活動,突然之間就被宣布接受調查。
這種“秒殺”式反腐在以往反腐斗爭中很少見,往往是紀委還沒開始立案,當事人就已經行動起來,要麼串供,要麼毀滅証據,要麼打擊報復舉報人,要麼潛逃國外,反腐成了一場打草驚蛇的游戲,即使不是游戲,而是動了真格的,那也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從技術上講,嚴格把握反腐的時間和時機是反腐成功最有力的武器。
當前反腐另一個值得關注之處就是空間問題。在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當向境外轉移財產不過是舉手之勞、向境外遣逃也不過是一步之遙的時候,反腐國際合作就成為了一個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
兩個月前,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一舉打破數百年的銀行保密傳統。推動瑞士作出改變的,是美國海外查稅法案FATCA。根據海外查稅法案FATCA,擁有20萬美元以上資產的海外美國公民和持有美國綠卡的外國人都需要向政府申報﹔藏匿不報被視為有意逃稅,一經查出會被罰款甚至判刑。更重要的是,所有想在美國經營的外國銀行都必須向美國國稅局提供存款超過5萬美元的美國公民賬戶信息,否則就會被視為與美國政府不合作。
無論是瑞士銀行打破百年的保密傳統也好,還是美國的FATCA法案出台也罷,對中國的反腐都是利好消息,不管其本意如何,在客觀上對向海外轉移財產的腐敗分子必定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同樣,在打擊外逃貪官方面,近年來,我們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以賴昌星被遣返回國為標志,中國反腐國際合作實現了質的突破。6月中旬,中央紀委召開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座談會,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指出,要加大國際追逃追贓力度,決不讓外逃腐敗分子逍遙法外。
一些貪官之所以能腐、敢腐,而且即使是罪行敗露了也有恃無恐,很大程度在於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掌握了主動,可以利用時空優劣掩蓋罪行、逃避懲罰。而當前反腐捷報頻傳,與反腐形成了時空交叉火力網,極大壓縮和堵塞了腐敗分子的逃避空間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