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之流行,帶有傳染之意。流行伴隨著病毒,病毒因其細小,幾乎意味著無所不在的滲透。舌尖侵入了世界杯,成為流行文化滲透足球的范例。
德國隊主教練勒夫具有被惡搞的良好潛質。一方面是時尚男,衣著品味好,身材模樣好,學院派、風度翩翩,敢把“糟糠之妻”帶出門,無甚不好,另一方面,在緊張的戰局裡頻頻聞腋窩、挖鼻屎,間或與對方主教練吵架,被罰上看台。於是,在昨日凌晨一場4:0大勝葡萄牙的比賽后,勒夫大叔挖鼻孔尋找舌尖上的食材,終於被惡搞成了“舌尖上的德國”。惡搞的良材與流行文化碰撞產生了一次歡樂。
流行文化之流行,帶有傳染之意。英語epidemic一詞,既指流行病,又指風尚的流行,充分說明了兩者何其相似,皆取其傳播迅速、傳播數量龐大之意。世界杯文化永遠裹脅著飲食文化到來,夜宵、啤酒、涼菜、方便食品、大排檔、零食……閃耀在每一個比賽日的暗夜裡,分不清到底是為了看球而開懷暢飲、暴食,還是為了啤酒烤肉假裝觀賽。有多少像我這樣為了夜半比賽匆匆填肚的,就有多少打著世界杯旗號狂吃狂喝的。后者以各式各樣的啤酒、烤肉、小龍蝦、鹵牛肉、醉螃蟹等,映襯出光知道憑一碗方便粉絲看球的人過得多麼粗糙。
《舌尖上的中國2》於5月30日播完,恰好趕在了世界杯開幕前,把流行的接力棒傳給了足球。惡搞版“舌尖上的泡面”、“舌尖上的英國”出台,早早為勒夫出演“舌尖上的德國”奠定了基礎。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欠勒夫挖一下鼻孔,於是乎,有了網友這樣的“神解說”:比賽剛開始,勒夫在場邊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勞作。他決定碰碰運氣,把手指塞進鼻孔裡,尋找一種珍貴的食材。
譬如段暄,憋足了勁要來個拉丁式的長聲“goal(進球)”,哪怕裁判兩度作梗,吹滅了墨西哥的進球,最終刻意准備了半宿的goal聲終於開了龍頭釋放出來。而勒夫,他給得比需要更多:把手從鼻孔裡探出來后直接握了C羅。等到下次勒夫大叔聞腋窩時,再來段事先預備好的嗅聞鬆露台詞。
流行伴隨著病毒,病毒因其細小,幾乎意味著無所不在的滲透。舌尖侵入了世界杯,成為流行飲食文化滲透足球的范例。世界杯的滲透來得熱情奔放得多,肆無忌憚地攻佔了每一處與吃喝相關的地方,從網絡到現實世界,時時提醒你世界杯的存在,幾乎不允許誰忘記此事正在進行中。有時站在食肆門口有點找不著北:門前大大地立了位紙牌姑娘,穿著小可愛加熱褲,上寫著“為世界杯干杯”。我看了許久未能分辨出姑娘到底是把哪家的球衣給掀起來露了肚臍、小蠻腰,淺藍夾寶藍的箭條衫,既不是意大利又不是阿根廷。啊哈,吃飯湊個世界杯熱鬧,禁不起這般仔細打量。
一個月后,世界杯的風吹浪打過后,除了一地雞骨頭、啤酒罐,必然有一群大人小孩,遺留在流行浪潮過后的沙灘邊,踢著足球。四年一次,從不落空。
□翠紅(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