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影響,2014年的電視熒屏,歌唱類節目大量減少,各大衛視紛紛推出喜劇節目作為競爭利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就有近20檔喜劇類節目同時在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大衛視播出。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前所未有,喜劇節目讓人或捧腹或開懷,為生存於壓力之下的人們提供了宣泄情緒、釋放壓力的出口。不過,隨著收視競爭的加劇,一些喜劇節目“喜”得有些變了味。比如,有的節目拿殘疾人的生理缺陷開涮,有的節目用低俗的段子吸引眼球,還有的節目用社會陰暗面刺激觀眾的神經。所有這些,也能讓觀眾笑,但觀眾獲得了歡笑,卻被玷污了心靈。
那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喜劇節目?
包括喜劇在內的任何藝術形式都應是對現實的觀照。與其挖空心思構思“笑點”,不如從生活中挖掘讓人開心的一面,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悲喜劇。比如,中央電視台的喜劇節目《喜樂街》,就是用即興喜劇的形式來展現當下社會熱點。它通過喜劇的人物、幽默的語言,抒寫平凡生活中的樂天情懷﹔通過對青年男女擇偶、都市鄰裡關系等社會熱點話題的再現與解構,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綜藝節目對普通百姓生活現實的善意觀照,使包袱接地氣,讓喜劇真正扎根於生活的土壤。
法國思想家狄德羅說過,嚴肅的喜劇是以人類的美德為主題的。真正優質的喜劇節目,不僅要讓觀眾高興,還需要包含真人性和真性情。尤其在當下社會矛盾多發期,國人陷入集體憂慮,喜劇節目更應為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觀眾提供心靈按摩和溫情安慰。事實上,《喜樂街》等喜劇節目,也正在用實實在在的努力來紓解社會焦慮,引導集體反思,重拾人與人之間的熱情友善。這些節目的意義不僅在於逗觀眾一笑,幫觀眾解壓,更在於向觀眾倡導了一種“充滿智慧、樂觀友善”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當然,強調喜劇節目的導向作用,絕非說喜劇節目要做得像唱贊美詩一樣。好的喜劇節目應該讓假惡丑在觀眾的笑聲中無所遁形。沒有諷刺,沒有批判,單純以貧嘴為手段逗人發笑的“喜劇節目”,隻能稱之為“偽喜劇節目”。當下社會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通過電視喜劇節目,以幽默的方式進行揭露、批判,效果往往入木三分,這其實也是一種導向。
總之,電視喜劇節目,一要有“笑點”,能夠逗樂觀眾,二要低而不俗,讓觀眾笑得高雅,三要做有力的諷刺,不做無聊的惡搞。當觀眾開懷大笑之余,對生活、對人生還能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那這樣的喜劇節目便達到了“優秀”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