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京華時報:《十送紅軍》個體表達增大戰爭劇創作空間

曾念群

2014年06月12日08:44    來源:京華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個體表達增大戰爭劇創作空間

  在過去的長征劇中,要麼是紅軍領袖縱橫捭闔,要麼是長征勇士無畏沖鋒,對長征的思考和探索深陷教科書的桎梏。由劉威、佟大為等領銜的《十送紅軍》則第一次將一腔熱血和無限濃情傾注於長征路上那些默默無聞的普通一兵。

  《十送紅軍》以紅軍瑞金揮師、湘江戰役、四渡赤水、飛奪瀘定、雪山草地和吳起會師等長征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0位不同年齡、性別、兵種的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成長、蛻變與抗爭的故事。導演毛衛寧和編劇李修文無意成為高大上口號的傳聲筒,也不滿足於歌功頌德的淺層挖掘,踏踏實實扎根在了長征隊伍的最深處。老紅軍鐘石發奉命給鐘家留后,最終還是與四個兒子壯烈犧牲﹔微不足道的小戰士鄧秋生負傷醒來,意外成了紅軍楷模﹔伍炳與沙奎並肩作戰,卻陷入相互懷疑的怪圈﹔炊事員老憨本一心求死,為撫養低能兒又苟且偷生……10個故事彼此獨立又不無關聯,均是前所未見的切入點和視角。

  關鍵的是,這10個故事殊途同歸,全都慷慨就義,無一幸免。以往的長征題材通過死亡與犧牲,要紀念和謳歌勝利,《十送紅軍》則是祭奠悲壯而憂傷的獻身。為了盡可能地給這些籍籍無名的戰士最大篇幅,編劇和導演對白軍和領袖吝惜筆墨,將所有火力都集中在了10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為我們還原了一段真實的悲憫歲月。

  較之以往的長征作品,《十送紅軍》增添了不少個體的表達,甚至不乏對長征本身的探索和思考。以劉威領銜的第一個故事為例,這看似《拯救大兵瑞恩》的橋段背后,深埋著殘酷的先兆。鐘石發的兒子們均以敢死隊為榮,或者說他們依舊深陷沖動的萬丈豪情,對長征的危險並無清醒認知,這也是征途中無數底層戰士的生存狀態。而相比鐘石發父子的犧牲,鐘石發與鄉鄰劉四喜的碰撞更富探討價值。一位千方百計想留下兒子來傳承香火,一位毫不情願地奉命接兒子去追隨大部隊﹔一位想方設法要給兒子一條現實生路,一位隻想給兒子一個理想的死法。借著兩位老人對家與國、個體與群體的理念碰撞,后人對那段傳奇征程的反思與詰問溢於言表。

  編劇可以讓人死得豐滿,導演可以讓人死得其所,攝影可以讓人死得悲壯,化妝可以讓人死得唯美,但就戰爭本身來說,無論如何包裝,都是殘酷現實。明眼人都能瞧出來,《十送紅軍》更多的是在戰爭苦難和暴力美學基礎上重構我們對長征乃至戰爭的認知,它不是高大上的禮贊,而是一曲祭奠蒼生的悲歌。這樣的探索也意味著我們的戰爭劇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曾念群)

  >>相關

  @王豆豆菇涼_LJ:十送紅軍,送的是生生不息的信仰,送的是源源不斷的希望!

  @導演毛衛寧:是什麼牽引他們從皚皚雪山爬過?看時光荏苒已多少歲月,我依然在思索。

  @愛-回憶她:男兒有淚不輕彈。可今年流淚最多的一次,是在看《十送紅軍》的片花時。丟人嗎?半個小時的片花,我不記得流了多少次眼淚,身邊都坐著哥們兒,還不好意思讓他們看見。后來發現,大家眼睛都是紅紅的。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